勿輕忽貧血~金門關心女性心血管健康

       【本報訊】響應國際關心女性心血管健康行動「Go Red for Women(為女著紅)」,縣長陳福海手持「貧血不輕忽 女人心安護」紅色標語板,盼能喚起社會對女性心血管健康的重視,並呼籲提醒女性朋友,有貧血症狀千萬別輕忽,應盡早就醫對症治療,以確保心血管健康。
       台灣自2016年起為響應國際關心女性心血管健康行動,將每年3月的第2個星期五定為「為女著紅日」,7年來已有超過50個國家參與並獲得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醫學會及企業的支持。2023年以「貧血│女人心最重要的小事」為主題,呼籲女性朋友關心自己是否有貧血的徵狀。
       除響應國際關心女性健康行動,陳福海也肯定女性對家庭、職場的貢獻,他呼籲,鄉親們應一同關心女性健康,提醒女性在忙碌的生活中記得停下來好好檢視自己的身、心、靈,或是身為男性的你,也可以藉此機會關心身邊的女性親朋好友,讓身邊的伴侶、家人、朋友們都能擁抱健康生活。

響應國際關心女性心血管健康行動,縣長陳福海呼籲女性朋友注意自身心血管健康。(許峻魁攝)
       生理結構差異,女性會因經期血液流失,懷孕鐵質需求增加,分娩出血等,較易發生貧血問題。衛生局表示,根據國民健康署2017至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我國育齡婦女(15至49歲)貧血盛行率為19.08%,平均約每5名育齡婦女就有1名貧血者,許多人因此習以為常或症狀短暫不嚴重,忽略貧血衍生的健康警訊。
       衛生局說明,貧血常見徵狀包括,頭暈、頭痛、臉色蒼白、疲倦、體力變差、容易喘、心悸等;若長期處於貧血狀態,對於心臟也是一種負擔,容易導致心臟衰竭等病症,身體處於嚴重貧血的狀態,無法正常運輸血氧,將可能導致各器官受損,包括腦部、腦受損、失智症的風險都將提高,最嚴重的情況則可能造成死亡。
       衛生局建議,日常飲食中應多攝取「動物性鐵質」食物,如紅肉、肝臟類等;素食者可採含有豐富「植物性鐵質」的食物,如芝麻、堅果、豆腐等,以降低貧血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