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甫上任2個禮拜的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徐佳青拜會縣長陳福海,雙方互動熱絡,徐佳青表示,金門是個獨特的地方,既是戰地、是僑鄉,更是民主自由的最前線,行政院很重視金門的建設發展,針對海外金僑的互動和對接,僑委會也會延續過去的合作計畫,和金門縣府進一步攜手推動相關業務,陳福海也指示縣府僑務辦公室立即重啟,透過和海外僑領更多的對接,加強家鄉和僑胞更多產業建設及親情的鏈接。
此行,徐佳青也就未來可和縣府合作事項交換意見,包括從「回饋原鄉、貢獻地方」之精神出發,函請駐外館處,積極探詢金門籍之僑務榮譽人員可提供協助之意願及事項;設立高額獎學金,鼓勵僑區優秀子弟回到原鄉就讀大學;鼓勵僑胞擴大消費及活絡經濟,廣邀海內外優質商家及國內醫療機構加入僑委會「i僑卡」特約商店及特約醫療機構;透過僑委會與金門縣政府及金門地區大學的合作,緊密連結與海外金僑新生代的聯繫並提供華語文教學服務。
開放的兩岸政策 才能吸引更多僑領回饋原鄉
其中,在與海外金僑的對接,陳福海表示,8年前他曾在縣府成立僑務辦公室,積極對接東南亞海外僑領,僑領對金門的感情也深厚,但囿於兩岸情勢,要他們毫無疑慮的返鄉協助地方發展建設,會有一些難度,特別是金門曾是戰地,和平才能凸顯價值,地方和中央要給更多的政策,只有引進更多開放的兩岸的政策,才能吸引更多僑領回饋原鄉。
陳福海也說,4年不是很長,此番重掌縣政,他不想再做8年前的縣長,他要用金門的故事,感動總統府的朋友,大膽勾勒金門可以扮演經濟特區、醫療特區,甚至是兩岸和平發展先行試驗區的發展願景,特別是僑委會的業務與金門僑鄉息息相關,未來與金門的互動也會更綿密,他願意追隨委員長的腳步,和海外金僑作更進一步互動,也願意透過更多的行動連結,讓金僑新世代感受一下金門目前的發展面相,尤其他們的根都在金門,他也會打造更好的環境,讓他們都願意回家。
金門是兩岸的金門
陳福海並強調,金門不是福建的金門,也不是台灣的金門,金門是兩岸的金門,兩岸的和平紅利不應僅止於大陸,台灣也要給金門更多的政策,而基於「金門優先、讓人民過好日子」這樣的信仰,他也由衷期待兩岸領導人都能站在人民的角度,用讓人民都能過好日子的氣度,給予金門更多開放政策的支持,讓家鄉、僑鄉一起連結、一起建設,他也相信,這樣的願景,指日可待。
立即恢復運作縣府僑務辦公室
包括副縣長李文良、秘書王中聖、社會處長葉媚媚、觀光處長張瑞心、教育處長黃雅芬、建設處代理處長李銘培、社會處副處長李廣榮等,昨日也在場和委員長交流互動,會後雙方互贈紀念品,陳福海縣長並當場宣示立即恢復縣府僑務辦公室運作,大家一起努力,透過更多的行動連結,共同推動僑務工作,讓更多鄉僑子弟願意回到原鄉、認識原鄉,並進一步感受原鄉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