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籍導演返鄉拍新片~鄉親學生客串

       【本報訊】去年十月底縣籍導演董振良返鄉於金城鎮公所視聽室放映二部新作「家鄉用膠卷捆綁我的人生」和「回到童年的日記簿裡」,同時在會場拍賣他二十餘年來所收藏的金門古物,他說這些戰地時期的物件本應該留在金門原鄉,隔日導演董振良把創作三十餘年的部分作品「單打雙不打」、「X之島嶼-兩們相望」無償的送給全縣大學、高中、國中、國小二十六所學校,親自交到每一所學校的校長手裡。
       多所學校校長都表示,歡迎導演有空可以到學校來放映片子和與學生座談。當導演董振良一到台北的第二天,想到好幾年前一直想要拍的一個計畫,馬上就聯絡金門大學、烈嶼國中、金寧中小學向校長提出拍攝的需求,接獲各校長答應是可以把它當做一堂戶外的教學,讓學生直接參與電影的拍攝。
       獲得家鄉幾所學校校長的支持,導演董振良馬上於他的臉書和群組公開的募款,一個月內募到二十餘萬元,緊接著導演就號召過去認識合作的夥伴迅速組成一個六人的團隊,展開前置作業,並於去年11月19日返鄉進行拍攝工作。

董振良導演新片「不NO」返鄉拍攝,金門大學學生和金寧中小學全校全力支援。(照片由董振良提供)
       由於學校都是安排在連二堂課時間來支援拍攝,時間都很緊湊,也讓學生有了一次或許一生只有這麼一次的參加電影拍攝的經驗,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每一位同學都相當的敬業,不比職業演員來得差,演出的效果讓導演非常的滿意,只因導演堅持要一個鏡頭到底,在上百人人數的走位移動花去很多的時間,幾乎沒有NG的機會一次就完成,即使有穿幫的鏡頭,其影像的畫面也讓導演相當震撼。
       去年12月25日這一場於烈嶼鄉青岐南環道「三民主義萬歲」牌坊前,進行拍攝傷兵的後送,是由導演的鄰居董群省號召古崗、舊金城、官裡的鄉親約有四十餘人,和金大自由報名的學生各坐一部大巴士,共約六十餘人參加;另一場地是雙口的海邊,進行的二場拍攝投降的戲,所有鄉親和學生同樣很賣力的演出,讓整個拍攝過程進行得很順利,得以在計畫時間內都拍攝完成。
       董振良導演這一次要拍攝的,是他一貫的拍攝主題「戰地、戰事、戰爭」,以行為藝術的表演來進行拍攝,戰爭會發生的事有戰亡的人和有投降的人及大量的傷患,透過這三場戲的表演,沒有一般大家所看到的戰爭影片的槍林彈雨血腥畫面,而是一種意象的表現方式,也是導演將進行一部實驗性很強的創作電影作品,影片製作完成後將於每一年的古寧頭大捷,和每一年的八二三砲戰紀念日裡來做放映,會挑選金寧中小學的學生來參加,是導演要讓發生在自己土地上戰火下的學子,有一個更深刻的體驗和省思戰爭的殘酷與生命的可貴,是我們人類要追求和平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