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縣府赴爭取語列國家語言發展計畫

       【本報訊】金門縣政府為爭取「金門語」列入「文化部補助直轄市及縣(市)政府推動國家語言發展計畫作業要點(草案)」,由縣府秘書長陳祥麟率金門縣文化局局長許績鑫及科長周祥敏,前往文化部表達金門縣政府的立場,獲得文化部次長李靜慧善意回應,將尊重各縣市對語言的稱謂,未來朝語言調查研究努力,以符合各語言的精神。
        縣府秘書長陳祥麟表示,早在99年本縣教育局(現教育處)為發展縣市本位課程與特色教材,結合本土語言指導員,整合年度推動本土教育經費、推展海洋教育經費及在地人力資源,向在地耆老與專業相關人士廣徵意見,橫向與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金門縣文化局等相關機構,多面向、多向度的資源整合,戮力推展「本土語言教學」及推動「學校母語日活動」,以達多元化的教學目標,致力復興金門語的原音與原貌。

金門縣政府為爭取「金門語」列入「文化部補助直轄市及縣(市)政府推動國家語言發展計畫作業要點(草案)」,由縣府秘書長陳祥麟率金門縣文化局局長許績鑫及科長周祥敏,前往文化部表達金門縣政府的立場。
(照片由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金門語與台語在詞彙和發音等的不一致,現在線上辭典提供的發音與詞彙說法只有優勢腔,雖然有小部分方音差資料,但未提供發音,也不夠精確完整,對於金門地區語言使用者難以參考使用。如果能建立完整金門語詞發音解釋語料庫,不只能提供金門語教學清楚參考指引,也能讓閩南語方音特色有更完整保留與認識。
        另外,金門語的元音,相較於臺灣常見的閩南語六個元音,差別是多了兩個央元音,另外o元音發音位置在各種閩南語腔調有別。臺灣閩南語普遍為六個元音,a、i、u、e、o、oo。金門閩南語除了a、i、u、e、o、oo之外,還有ir、er兩個央元音,出現在如「豬 tir、飛 per」這些字詞裡面。另外,金門語的外來語主要來自南洋話,台語的外來語主要來自日本話。
        然而,依據國家語言發展法第三條「國家語言,指臺灣各固有族群使用之自然語言及臺灣手語。」第四條「國家語言一律平等,國民使用國家語言應不受歧視或限制。」本次作業要點(草案)三、提案規劃應合下列原則:(二)計畫執行重點卻僅見應著重於臺灣台語、馬祖語、臺灣手語等,對此,縣府聲明同為離島,馬祖語列入執行重點,而金門語卻未列入,已明顯與母法之各固有族群使用之自然語言及不受歧視之立法意旨有落差,故金門縣政府主張本次作業要點(草案)計畫執行重點應納入金門語;另將串連金門縣本土語言指導員鄭藩派老師與許秀菁老師、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王麗蕉主任,以及負責編撰金門語教材之清華大學臺灣語言研究與教學研究所(臺語所)劉秀雪教授,並整合金門縣政府各相關局處推動本方案,期提升金門縣年輕人母語學習之興趣及應用能力,培植國家語言專業人才及教學師資,營造人人都想說、處處可以學的永續傳承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