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金門縣環境教育學會辦理「111年金門縣環境教育學會第一次會員大會與台灣好行合作體驗團活動」,在台灣好行優質解說人員帶領下,走讀水頭聚落、鄭成功點將石及漢影雲根碣石、古崗的觀止步道等景點,學員健行強身,又喜獲金門的歷史文化與地質景觀的新知識點,滿載而歸。
此次「111年金門縣環境教育學會第一次會員大會與台灣好行合作體驗團活動」,縣府社團業務主管社會處處長董燊,也特別到場致意,他特別讚許學會會員在諸多教育界前輩的戮力經營,和來自金門各地對環境教育推廣熱心的民眾共同推動下,表現十分亮眼,尤其金門在環境保護力的縣市評比中,獲得第一名,學會功不可沒,本次活動一方面保護環境,一方面結合台灣好行帶動在地遊憩,是非常棒的結合。
金門縣環境教育學會理事長林英生感謝董燊處長到場關心,同時謝謝台灣好行水頭觀光旅遊線體驗團和該學會合作,讓學員有機會深度體驗,認識自己家鄉的豐富資源。他也說明本次會員大會提供學會一年多來的會務報告,受金門縣政府建設處委託辦理地景保育及教育培訓計畫,還有出席金門地區水資源保護及金門縣環保局海洋日活動等,並推廣地質公園宣導活動等,受到學員的熱烈支持。
本次台灣好行遊程第一站,走進水頭一個僑村精彩的多樣建築群,有閩南風情也有充滿異國風味的建築群落,走過謝厝村海邊到達鄭成功的「點將石」,述說著三百多年的歷史,鄭成功如何在此訓練水師?點校水師?林英生理事長也向大家解說億萬年前的地質故事,如何分辨火成岩花崗石與變質岩花崗片麻岩?還有侵入岩脈偉晶岩等。
隨後一行人來到文台寶塔,解說導覽張玉鈴先是引領大家從寶塔上的石刻認識歷史的痕跡,並介紹金門地區三座寶塔:太武山「倒影塔」、水頭「茅山塔」及舊金城的「文台寶塔」,其餘兩座分別因為地震、與軍備工事需要毀損再重建,只有「文台寶塔」一直屹立不搖,也是一處航海的重要指標;還有舊金城的城牆,金門國家公園也有依原工法修復的一小段,值得大家認識守禦千戶所的戰略地位。
接續來到古崗「漢影雲根碣石」及梁山的觀止步道,此處留下了許多值得探究的歷史遺跡,會員們一方面健行強身,一方面尋幽訪勝,走進一座歷史寶山,林英生理事長解說南明魯王的歷史故事與金門的淵源,並對眼前的「漢影雲根碣石」何以倒裂?詢問大家,現場有人說是地震,也有人說是軍方戰備工事需要炸石;但根據林英生理事長的調查與口訪,不是來自於地震也不是軍方炸石,而是民國四年的一場雷殛。
觀止步道在古崗村民的合作與努力下,有了略具規模的小小步道,走到制高點,設有觀景台,參與的會員在此一覽海岸風光,盛讚是一處可尋幽訪勝的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