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老兵返花崗石~如新兵入伍般熱鬧

       【本報訊】金門是許多老兵心中第二個家,日昨有一群曾服務於花崗石醫院的醫護人員,藉抵金行程重返花崗石醫院,期盼趁他們還有記憶能提供協助,重現這座世界級坑道醫院的景象,延續它的故事。
        國防醫學院校友會一行87人在會長張嘉訓的帶領下抵金旅遊,箇中有多位曾服役於花崗石醫院的醫護人員,因此也特別規劃行程重返花崗石醫院;而時隔數十年,他們已成銀髮族。 
一群曾服務於花崗石醫院的醫護人員,前院長孫卓卿(前排右5)、航護胡慧林(前排右4),陳信雄(後排右2)、張本中(後排左1)等重返花崗石醫院拍照留念。(陳麗妤攝)   

       國防醫學院校友會會長張嘉訓指出,校友會到金門旅遊,有多位曾服役於花崗石醫院的醫護,特別安排花崗石醫院參訪行程。花崗石醫院是世界少見的坑道醫院之一,非常具有特色。
        前花崗石醫院院長孫卓卿表示,民國83年至86年擔任花崗石醫院院長,當時由於金門、台灣醫療資源的不對等,國防部也特別針對金門需要建立各類醫療能量。它是世界罕見的坑道醫院,所有醫療行為都在坑道內。


        此外,團員中首位航空護理官胡慧林也說,當時由於傷患需要搭船送台灣治療,除了搶攤不易,若天候不佳可能影響救護時間。因此國防部招考航空護理人員,她通過甄選也到美國受訓,回台後即投入航護服務,也到金門服務。在單打雙不打的年代,每次執行傷患救護,都不曉得能否安全回家。現在雖然不走臨床了,但由於各離島仍有需求,仍協助培訓國內航空護理人才。
        而兩位來金門支援後埋下種子,後來長留金門的耳鼻喉科醫師陳信雄以及眼科醫師張本中,也陪同到場。陳信雄說,84年他第一次從三軍總醫院前來金門支援,從下飛機到醫院就看診到凌晨,很難想像金門醫療和台北的落差,也埋下了留金種子。後來再到金門,沒想到一待就是25年。大家對花崗石醫院都有一份特殊的情感,畢竟是曾經生活過的地方,希望趁大家都有記憶時,可以協助恢復歷史的場景。另外,眼科醫師張本中也說,自己是78年至82年到花崗石醫院支援,每天生活都在坑道裡,幾乎所有地方包括天梯都走過。結束任務後返台,也許因為對金門有一份感情,所以自89年跟隨陳信雄腳步返金開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