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由文化園區管理所主辦之「點水成金-金門水文化特展」,日前由文化部文化資源司專門委員李長龍、金門縣副縣長李增財偕同與會貴賓,以象徵點水成金的倒沙儀式揭幕。與會貴賓欣賞金門縣潮間帶學會提供之「金門鐘螺」等貝類,參觀早期珍貴汲水文物,和體驗以金門為主題的互動遊戲,更深一層了解水與常民生活的緊密關聯。副縣長李增財籲請鄉親多到訪參觀,了解並珍惜金門珍貴的水資源,也盼藉展覽導引遊客,作為認識金門之起點。
「點水成金-金門水文化特展」日前假文化園區歷史民俗博物館一樓大廳舉辦開幕儀式,在述美凡爾賽大提琴重奏團表演中揭開序幕,文化部文化資源司專門委員李長龍、金門縣副縣長李增財、金門縣文化局副局長洪蘋萱、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跨域策展小組組長林怡萱、金門縣政府建設處處長李有忠、金門自來水廠廠長張武達、烈嶼鄉代表會主席方駿洋、銘傳大學金門分部副主任陳仁暐、述美國小劉界宏校長、金門縣潮間帶學會理事長洪清漳、金門縣宗族文化研究協會理事長葉鈞培、金門縣導遊服務人員職業工會理事長陳成基等齊聚一堂,以象徵點水成金的倒沙儀式,為特展揭幕。
副縣長李增財於致詞時表示,自己曾經擔任金門自來水廠廠長,更能體會每一滴水皆取得珍貴。尤其,早期取水更困難,且遇到比這一兩年更嚴峻的缺水狀態,故對於金門水文化及早期居民取水用水的艱辛更特別能感同身受。
李增財也說,水資源對金門十分重要,牽動金門的經濟命脈,沒有水就沒有今日的金門高粱。因此,縣府於枯水期的農塘峻深、自來水廠調控水位等各項節水措施等,皆在保護及留住得來不易的水資源。期許鄉親能夠進入展場,認識珍貴的貝類,以互動遊戲寓教娛樂,深刻了解金門常民生活和水資源密不可分,同時也省思如何珍惜水資源。此外,也藉展覽導引遊客走入博物館認識金門,作為文化入口和觀光起點。
臺灣科學教育館跨域小組組長林怡萱也說,本次展示的VR遊戲,就是希望能讓觀眾體會到水資源的珍貴。金門縣文化園區管理所郭怡汝所長也指出,感謝在所有協力支援展覽的合作單位下,才能夠以多元的視角呈現金門獨特的水文化。希望民眾透過展覽體驗後,能夠認識金門島豐富的自然生態,積累深厚的水文歷史及文化底蘊,以金門世代人與水的相處模式,重新喚醒對生活用水的再認識,進而更加珍惜日常生活中得來不易的水資源。
文化園區管理所表示,特展以金門水文化為主軸,包含水傳說、水生態、水資源、水生活、水永續等五個主題。呈現水與金門人民日常、自然風土的高度關連,也透過展覽展出各類型與「水」有關的文物,帶領觀眾重新認識金門的「水」-包括傳說、信仰、民俗、地理水文與近代發展等並進一步關心與反思現代生活,一起珍惜水資源。
展覽現場除了有早期珍貴汲水相關的文物,還有由金門縣潮間帶學會提供的「金門鐘螺」等貝類標本、臺灣科學教育館提供的VR互動遊戲、以金門為主題的動畫、QR CODE手機互動小遊戲、接水水管互動區,以及常設的拍照打卡牆等內容單元。同時配合活動也推出一系列講座和工作坊,內容豐富有趣,值得鄉親一探究竟。
文化園區管理所提醒鄉親,因應近期疫情,展覽配合防疫措施,入館民眾需量測體溫、實聯制、全程佩戴口罩及手部酒精消毒,並採單一出入口通行,室內人數上限80人(視疫情發展滾動式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