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傳統彩繪工藝暨古物保存教育報名

       【本報訊】金門縣文化局4月9日將在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辦理「傳統彩繪工藝暨古物保存教育講座」,歡迎有興趣民眾踴躍報名參加。
金門縣文化局將擇4月9日(週六)辦理「傳統彩繪工藝暨古物保存教育」講座,特邀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陳淑華教授分享【打開金門—瓊林彩繪門神之風華再現】;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李麗芳主任分享【「心如工畫師」—從大崗山龍湖庵大悲出相藻井案例探討建築彩繪保存修復的新思維】;臺灣藝術大學有章藝術博物館文物維護研究中心主任邵慶旺老師分享【保存與再現—溯源古物之前世與今生】;修復國家重要古物「蔡復一畫像」的范定甫修復師分享【送入未來時間的傳遞人—藝術修復師】,共四位講者從文化資產保存與維護的不同角度,帶領大家重新認識傳統彩繪工藝與古物的保存,推廣文化資產保存正確觀念,內容精彩可期,並提供公務人員8小時教育時數,歡迎關心文化工作的鄉親一起前來共襄盛舉。
        依據「金門縣國定古蹟瓊林蔡氏祠堂彩繪調查研究」案調查研究成果,蔡氏家廟(大宗)與新倉上二房十一宗祠二對門神彩繪所使用的顏料有鉛丹、砷銅綠、鋅白等,其中砷銅綠顏料之發現,具有定年與後續修復之意義,並由此推論其繪製年代可能為1840年至1900年前後之間,進一步推測為臺灣目前唯一使用此顏料之最早門神,故擇定此二對門神為最重要保存修護目標。

金門縣文化局4月9日將辦理「傳統彩繪工藝暨古物保存教育講座」,歡迎踴躍報名參加。(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金門縣文化局於2017年以文化部補助金門縣辦理「瓊林蔡氏千年聚落風華再現再造歷史現場專案」經費執行「國定古蹟瓊林蔡氏祠堂—蔡氏家廟(大宗)與新倉上二房十一宗祠門神彩繪修復案」,修護重點為「原樣保存修復」為主,並於2018年7月指定「蔡氏家廟門神」與「新倉上二房十一世宗祠門神」二對四扇門神為一般古物,並規劃另案執行「國定古蹟瓊林蔡氏家廟(大宗)與新倉上二房十一世宗祠門神彩繪復原臨摹案」,擬將原件門神移至瓊林民防館,採用具有故宮等級的展櫃進行保存及展示教育,以最好的方式保存,惜因宗教因素影響,修復完成的門神於2019年10月安置回原家廟,而復原臨摹完成之二對門神亦於2021年1月送返金門,安置在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打開金門」主題之第一展場陳展。
        金門縣文化局表示,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京都二条城」的建築彩繪及室內空間壁畫,有400年以上歷史的「日光東照宮」的建築彩繪,都是採取透過復原臨摹的方式,讓彩繪能夠保有原本的視覺美感,並能兼具文化延續與觀光效益。在進行許多重要建築彩繪文化資產修復時,原件修復後需移地保存,或是原有彩繪已剝落失去光彩的條件下,以復原臨摹方式依原貌、原比例繪製彩繪已經行之多年,並且得到國際保存修復界的認同。
       此次金門縣文化局特別與歷史民俗博物館配合辦理「傳統彩繪工藝暨古物保存教育講座」,除了四位講者精彩的主題分享外,尚安排有博物館現場的專業導覽,讓大家能親臨現場一睹復原臨摹完成的二對四扇門神,講座活動報名自即日起受理線上報名(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x),或於金門縣文化局網站點按藝文活動快訊參閱,活動相關問題請洽文化局電話082-323169分機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