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早味~文化局社區營造泗湖農村體驗

         【本報訊】洗馬湖光,找回泗湖故事!由金門縣文化局主辦的社區營造,泗湖社區發展協會今年推出鑿井技術與傳承、傳統加落(轆轤)、吊烏(桔槔)技藝傳承、屎礜模型開放民眾體驗傳統農業。退休教師張皆欣深入的導覽,讓大、小朋友更加深刻了解泗湖傳統文化。
        熱愛家鄉的張皆欣,離開金門農工職校教育崗位,退而不休投入很多時間和精力推動泗湖社區改造工作,聚合理事長薛芳通、總幹事張福壽和居民一起參與社區營造。張皆欣用心提出營造計畫,向文化部和文化局申請補助經費,進行社區文化改造,找回泗湖故事。
        泗湖32號前進房「金順興」,是泗湖村最早開店,也是開得最久一家雜貨店,早期泗湖村莊農閒時,村民唯一的休閒活動就是「坐店」,張皆欣整修了自家的小賣店,希望能喚起泗湖村民美好的回憶。

泗湖農村體驗活動,退休教師張皆欣導覽,解說早年水井裝設加落(轆轤)取水用途。(許加泰攝)
        張皆欣為了讓更多人體驗早期的農業生活,協助社區向文化局提出社區營造計畫,並熱心提供村郊自家閒置的農地,建造窯爐、農具間、傳統屎礜以及整修農田旁既有的古井,復原以往加設的加落(轆轤)取水用途,在這一次的農村體驗活動,讓大、小朋友可以體驗早年在地農民耕作的辛勞。
        張皆欣指出,加落是用定滑輪的原理來取水,井口上架好設備,繩子的兩端各繫上一個水桶,繁重的取水工作變得省力。張皆欣說,人糞尿是農村家庭用做肥料的一種農家肥。在農村可看到傳統屎礜坑用於收集人糞尿,最後用於澆菜種地。
        張皆欣也表示,已故父親昔日耕耘的這一處農田,是沃田,他提供做為農業體驗區,農具和水井都俱全,讓有意願的民眾可以帶著家人來種植喜歡的有機蔬菜,回家嚐鮮。張皆欣說,農業體驗區,可以向社區總幹事張福壽報名。
       張皆欣也引領學員巡禮泗湖聚落,他表示,泗湖,舊稱駟湖,昔為唐牧馬侯陳淵拓墾時的水源重地,聚落到海濱之間的「埒」,可遠溯唐代陳淵至泗湖牧馬之時。張皆欣表示,泗湖的地勢由西向東下降,房舍也依地勢而建,聚落由陸向海慢慢拓展。聚落有許多房子採坐西向東,或面東或朝西,有兼採互望互助之意。聚落內的住戶大抵上皆是姻親關係,如歐、薛、張、葉。張皆欣也講述著一段段往日的精采故事,讓這一群學員感受在地人的生命故事。
      村民端出窯爐的烤地瓜,讓大、小朋友享用,為這一次農村體驗活動畫下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