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技藝~大黍編製傳統掃把護生態 招兵

        【本報訊】進擊的掃把!用傳統技藝收服外來種!金門縣林務所關注生態議題,持續推動環境教育,訂於11月14日與財團法人山后民俗文化村文教基金會合作辦理「進擊的掃把!用傳統技藝收服外來種」生態宣傳活動,上午9時起假山后民俗文化村,邀請吳賢治、黃梅治兩位長者告訴民眾,如何用生活的智慧,收服用外來種植物「大黍」,手作編製成掃把。即日起歡迎年滿18歲以上,對活動有興趣者報名,一律採線上報名,限額20人,額滿為止,報名網址:https://reurl.cc/emQLqL

林務所訂於11月14日辦理「進擊的掃把!用傳統技藝收服外來種」生態宣傳活動,邀請兩位長者到場手把手傳授手作技藝。(陳麗妤攝)
        伴隨生活型態轉變,常見於農村的手作高粱掃把,漸漸被大量、低成本的塑膠掃把取代,但在老一輩的鄉親卻仍然運用這項技藝。家住山后的吳賢治、黃梅治兩位阿嬤,不只持續種植高粱、綁製高粱掃把,近期甚至推陳出新,嘗試使用外來種植物「大黍」作為手編材料。因此,林務所特別規劃辦理「進擊的掃把!用傳統技藝收服外來種」生態宣傳活動,邀請兩位長者到場,手把手傳授將外來種植物「大黍」收編成手作掃把的方法。  
       林務所表示,大黍(Panicum maximum,又稱天竺草)為禾本科植物,根莖粗大,稈高可達1至3公尺,早年因栽培牧草需求而引進臺灣,後又因水土保持需求多次引進不同品系。由於其種籽量大且發芽率高、地下根系強健等因素,具有競爭優勢,現已成為荒地、道路旁常見的外來種植物。
       在「進擊的掃把!用傳統技藝收服外來種」生態宣傳活動中,除了將由兩位長者示範純熟的傳統掃把手作技巧,也將分享如何運用生活智慧將大黍變成特色掃把的經驗。更重要的是藉由活動帶領大家認識縣內常見外來種植物對環境生態、產業甚至健康的可能影響,了解外來種預防與控制的重要。
        活動即日起受理網路報名,歡迎年滿18歲以上對傳統文化與生態議題有興趣之成人參與,名額有限,額滿為止。因場地空間、安全與講師體力負荷,活動謝絕旁聽及嬰幼兒同行,造成不便敬請見諒。相關說明請詳見報名連結,https://reurl.cc/emQLqL。如有其他疑問,歡迎郵件至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或於上班時間(週二~週日,09:00-12:00;14:00-17:00)電洽082-332420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