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林務所今年三月起於金門植物園辦理「有森意」,受疫情影響課程改採線上辦理,園藝治療師黃盛璘分享「綠生活療癒-青草生活」,計有54人同時上線聆聽感受綠療癒力量。黃盛璘首先於講座中和學員介紹何為園藝治療,並帶學員如何透過生活中的觀察以及借助大自然的能量,結合五感、飲食、土地、四時節氣、節慶等,防疫宅在家也能透過微景觀或經由手作活動等把綠帶進家中,緩解焦慮情緒,獲得心靈的放鬆。
林務所自今年三月起,假金門植物園辦理「有森意」友善環境系列講座,總計將有16場次。接續3月份邀請「小島良采」-何紀震到場分享「綠色菇事-聽金門菇菇如何友善環境」,四月份兩場達人帶你看氣象活動,由金門氣象站主任曹嘉宏,主講「春夏秋冬以外的氣象」、「金門氣象分析與觀測儀器介紹」等。其間受疫情影響而暫緩,並調整為線上方式,邀請園藝治療師黃盛璘,分享「綠生活療癒-青草生活」、「中醫五行五色與園藝治療」,了解如何運用植物豐富生活、釋放壓力。
黃盛璘老師是臺灣第一位取得美國認證的園藝治療師,具有十多年的推廣經驗。日前在「綠生活療癒-青草生活」線上課程中,帶領54位參與學員,感受綠色植物的療癒力量,認識何謂園藝治療,以及防疫期間宅在家要如何經由動手體驗或綠色植物,紓解宅在家的侷促與壓力。
黃盛璘老師在前半場的講座中,概述園藝治療的內涵與自身經驗,並引用實例說明,園藝治療並非「拈花惹草」,而是透過營造生活中的綠環境,連結植物與感官、生活飲食、土地、四時節慶及個人經驗,累積內心正向力量。她也介紹如何在生活中建立生活儀式,經由觀察、體驗、借助大自然的能量,結合五感、飲食、土地、四時節氣、節慶等,透過居家微景觀營造把綠帶進家中,也可以經由手作體驗,緩解宅在家的焦慮情緒,並獲得心靈的放鬆。
她並引用星野道夫的一段話作註解「人可能有兩種重要的大自然:一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周遭的自然。比如說:路旁的草花,或是附近河川的潺潺流水;另一個,則是與日常生活無關的,遙遠的自然,並非一定得到過那裡,只要心裡知道那裡有大自然,心靈自然就豐富起來,這樣也可以增加我們的想像力。」。
接續她指導學員運用具辟邪意象的平安植物,製作成「香草平安包」,讓學員透過觸覺感受植物的質地以及嗅覺感受植物散發出的自然香氣。最後也開放學員提問,反應十分踴躍。有學員指出,活動不僅認識許多平安植物與運用,手作香包過程很療癒,更對園藝治療師的培訓充滿興趣。黃盛璘老師也建議民眾不必拘泥植物種類,將常見的植物納入生活飲食、美學等操作,同樣能創造出綠療癒及儀式感,讓家人有更多的心靈想像並達到放鬆的效果。
金門林務所也指出,金門植物園「有森意」友善環境系列講座,八月份預計再推出友善生物主題,報名資訊即將公告,歡迎有興趣的民眾持續關注林務所網站及植物園臉書粉絲專頁,或於植物園開園時間(上午8時30分至12時,下午1時30分至5時30分,每周一休園)電話或信件洽詢,諮詢信箱: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旅遊資訊站電話:082-332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