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做鹽畫~文化局西園鹽場考古活動

        【本報訊】金門縣文化局結合社區民眾舉辦的「大家來考古、一起做鹽畫」活動,日前在西園鹽場遺址登場,有50多位民眾參與,大家對於從事考古挖掘甚感好奇,對畫鹽畫更是老少都興緻高昂,大家渡過一個有意義的文化體驗假期。

     由金門縣文化局主辦,委託言古文化有限公司執行的西園鹽場導覽活動,辦理宗旨及目的,除了讓參加民眾了解考古工作(目的)在做什麼、西園鹽場的地理空間結構與歷史沿革及本次考古試掘的結果,也透過鹽畫創作讓民眾共同參與裝置藝術。

       金門縣文化局指出,金門鹽業的發展歷史,年代可能追溯至五代時期。其中西園鹽場更可說是與金門人關係最為密切的一處鹽場,其興盛至衰弱更與整個金門的開發息息相關。

金門縣文化局結合社區民眾舉辦的「大家來考古、一起做鹽畫」活動,昨日在西園鹽場遺址登場。(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西園鹽場位於金沙鎮原稱「西黃」的西園村內而得名,自南宋以來即已開發,因地理位置緣故,成為金門最早的重要渡口之一。參酌相關文獻,西園鹽場經過多次的剷除及重新啟用,直至1994年5月,因考量西園鹽場虧損經營,且品質不甚穩定,1995年關廠停產,而後西園鹽場配合文建會地方文化館之計畫,規劃成西園鹽場地方文化館,結合展示教育及文化典藏等功能,讓其活化社區脈絡,展現金門觀光魅力。
    本次西園鹽場導覽活動由金門縣文化局主辦,委託言古文化有限公司執行,並於1日前辦理兩梯次之導覽活動,第一梯次主要對象為一般民眾及社區居民,而第二梯次則為鄰近國小5、6年級之學生。每場限額50名。
    活動地點位於西園鹽場文化館(金門縣金沙鎮西園1號),現場由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博士、言古文化有限公司負責人—顏廷伃進行說明,透過其多年從事考古工作的發掘經驗,讓民眾認識文化遺址的價值及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