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第三屆「金門文化獎」公開甄選,今年共遴選出五位得獎人,包括糊紙達人翁文標、土木匠師李清海、木雕大師李換生、書法大師張奇才及傀儡大師蔡甲庚,金門縣文化局將在今年五月四日請縣長陳福海公開表揚他們的成就及對金門的貢獻。
「金門文化獎」以金門籍、年滿七十歲以上,長期從事文化藝術活動,有傑出事蹟且對家鄉有貢獻者為獎勵對象。得獎者頒給文化獎章及證書,每人並頒發獎金新台幣十萬元。
金門縣文化局長呂坤和指出,金門一再強調「文化立縣」,我們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不僅古蹟多,傳統建築多,更有深遠的文化精髓,需要我們大家去重視,設立文化獎的目的就是要表揚這些長期對金門文化有貢獻的傑出文化人,喚起大家對他們的尊重,也是對傳統文化的重視。
呂坤和表示,他上任以後就有意針對地區長年推動文化維護及發揚工作的文化人給予表揚,第一屆「金門文化獎」單獨頒給版畫大師李錫奇,以表揚李大師「遊藝一甲子,揮灑六十年,堪稱藝壇翹楚,金門之光」。去年第二屆決定擴大公開甄選,並選出南管藝師洪天映、石刻張再興、土木作脊莊西勢、大木技藝翁水千及島鄉文學作家陳長慶等五位,並選在去年五月四日文藝節由縣長陳福海公開表揚。
今年第三屆文化獎從三月一日開始接受報名,至三月十五日截止,共收到向金門縣文化局自薦或他薦者十一位,文化局聘請包括高師大校長吳連賞、前科技部政次陳德新、旅台金門同鄉會總會長李台山,以及鄉賢蔡是民、金門縣美術學會理事長吳鼎仁、上屆文化獎得主陳長慶等社會公正人士組成甄選小組,辦理受獎人之遴選及評議工作。
三月三十日下午,包括文化局長呂坤和在內等七位評審,針對十一位候選人的學經歷、專業、傳承及對地區文化貢獻等,綜合考量評比,最後遴選出五名,由召集人吳連賞校長宣布得獎人名單,並擇期公布。
金門縣文化局訂定「金門文化獎頒給實施要點」內容如下:
第一點:為獎勵縣籍卓越藝術成就且持續創作或展演之傑出文化工作者,表揚其對金門有卓越貢獻之人士,特制定本要點。第二點:凡對於文化之維護與發揚,具有特殊貢獻者,得頒給文化獎章(以下簡稱本獎章)。本獎章以金門籍、年滿七十歲以上,長期從事文化藝術活動,有傑出事蹟且對家鄉有貢獻者。第三點:本獎章之請頒採遴選方式,每年舉辦一次,由文化局組成甄選小組,辦理受獎人之遴選及評議工作,受獎名額以一至五人為原則,審查通過後,報請公開表揚之。第四點:得獎人頒給文化獎章,應附發證書,每人頒發獎金新台幣十萬元整。
金門縣文化局並就第三屆「金門文化獎」五位得獎人逐一加以簡介:
翁文標,現年八十九歲,頂堡人。隨父翁享杭學習糊紙技藝。從事糊紙三十餘年。曾榮獲金門縣花燈比賽總冠軍。作品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張奇才,現年八十一歲,沙美人。金門書法學會創會理事長、中國書法學會顧問。致力從事兩岸文化交流。策辦及應邀展覽交流達三百餘次,並曾與子女舉辦多次父子聯展。推廣書法入家庭,曾獲列文建會「資深文化人」。
李清海,現年七十七歲,古寧頭人。二十歲起從事傳統土木建築,是地區重要匠師,並列於台閩地區傳統工匠名冊。幾十年來從事地區古蹟維修工程,對傳統技術之傳承貢獻很大。曾參與山后民俗文化村、瓊林蔡氏祠堂、朱子祠、燕南書院等興建或修復工程。近年也應邀至中國科技大學傳授傳統建築修復課程。
蔡甲庚,現年八十五歲,金寧鄉安美村西堡人。早年師從許師舜學習傀儡戲,從事廟會科儀與傀儡戲演出活動將近七十年。創新傀儡戲劇目「風獅爺傳奇」,深耕校園薪傳。其子蔡遠進傳承衣缽,長年在金門和台灣及北京、天津等地巡迴演出,將傳統傀儡戲發揚光大。
李換生,現年八十二歲,金寧鄉古寧頭北山村人。十八歲開始向溫州師傅林春司拜師學藝習雕刻,執業逾半世紀。早期製作眠床、鏡台、神輦、佛龕、神主牌長案桌及匾額為主。晚期則以宮廟、宗祠修復木雕為主。曾參與沙美萬安堂、古寧頭雙鯉古地關帝廟、南山李氏家廟、小金門后頭天后宮、青岐洪氏家廟等木雕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