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春華芳菲,豆梨盛開。2018「文學金門豆梨祭」三月底拉開序幕,包括「遇見文學」大師講座,「文學與豆梨座談」,「豆梨詩歌藝文聚」等系列活動,讓旅台文友和長駐金門藝文界,共同紀念詩人吳承明,並期許推動「豆梨節」、金門發展「金門學」、推廣栽植原生種豆梨的媲美日本櫻花祭,來吸引觀光客到金門賞豆梨花。
副縣長吳成典出席相挺「文學與豆梨座談」時,也以白白的豆梨花純潔又可愛,命運像金門,期許「豆梨祭」繼續辦下去,讓兩岸的文藝復興從金門出發。
作家陳若曦希望金門在保存傳統文化之餘,將豆梨祭轉化為豆梨節來舉辦。作家季季也呼應陳若曦將豆梨祭轉化為豆梨節,並能將「金門學」成為一門顯學。
與談的洪春柳則建議在金門古八景的浯江落日於浯江溪畔和莒光樓週遭廣植豆梨樹,因種植豆梨在金門推廣,來提升生活美學。
陳國興則以金門日報副刊提供愛好者筆耕園地,希望這塊文學園地大家一起來耕耘、熱愛它。陳西村則認為,金門也能朝薔薇花季來努力推動。
2015年3月,紀念詩人吳承明金門大夢的「文學金門豆梨祭」在浯江書院舉辦以來,鄉親熱烈種植豆梨,引發廣泛、溫馨的回響。種下豆梨樹,開出文學花,詩人與豆梨花故事,傳唱不絕。
「豆梨祭」緣起於曾以〈烽火的訊息〉獲時報文學獎的金門旅台詩人教師吳承明,某次返鄉看到金門竟有如此美麗卻鮮為人知的花,於是帶回種子細心培育準備將來將種苗送回家鄉,讓豆梨花開滿整個金門。遺憾的是,吳承明於2014年6月因車禍意外過世,為了圓其生前「我的金門大夢」遺願,經其遺孀盧翠芳老師的奔走推動,以及各界藝文好友和金門縣政府的大力協助下,文學豆梨祭在金門已蔚然可觀,詩人生前「把愛種回家鄉」的渴盼,也漸次得到落實。
陽春三月,新芽初吐,且讓豆梨綠滿浯島。期待詩人與豆梨花故事繼續在浯島傳唱。《金門文藝》、金門旅外藝文學會等藝文團體再次與金門文化局攜手合作,應邀請三位作家楊筑君、楊樹清、王學敏分場主持。
2018年「文學金門豆梨祭」系列活動內容,其一,「遇見文學:陳若曦、季季大師開講」和其二「文學金門豆梨祭」系列活動暖場。金門文化局特邀請兩位重量級作家陳若曦與季季進行「遇見文學」大師開講,是於3月30日晚間7點到9點,在文化局三樓會議室,由作家、《金門文藝》社長楊筑君(牧羊女)主持,陳若曦主講「我的中國夢」,季季主講「兩個月亮,在海邊:我與蔡瑞月的金門故事」。
而「文學與豆梨座談」,由金門旅外藝文學會、《金門文藝》主辦,金門文化局指導。邀請陳西村主講,島內關心金門自然人文的藝文界和學生座談,以人文角度討論如何建立豆梨園區,植栽推廣,來年擬配合各鄉鎮舉辦講座,逐一規劃豆梨園區、賞花熱點、設計豆梨藝文祭路線等,徵求鄉親認同配合種植豆梨,使豆梨成為金門旅遊新亮點。
這場座談昨日上午九時起由作家、《金門文藝》社長楊筑君(牧羊女)引言,報導文學作家、燕南書院院長楊樹清主持。並由陳西村主講「簡介金門植物與自然環境依存關係,豆梨種植DIY解說」。座談則「以人文角度討論如何建立豆梨園區,植栽推廣」,邀請台金藝文嘉賓陳若曦、盧翠芳、季季、古月、牧羊女、林媽肴、王先正、洪春柳、洪玉芬、陳秀竹、吳鈞堯、陳國興、顏炳洳、張姿慧等與談。
「豆梨詩歌藝文聚」則是紀念鄉籍詩人吳承明生前擘劃的文學大夢「文學金門豆梨祭」系列活動之一。希望藉由這場嘉年華會,用豆梨花開遍浯島的詩人大夢為起點,薰染浯鄉的文藝氣息。邀請詩人、作家蒞臨誦讀詩歌與美文,還有金門傳音樂團、金門高中朗誦隊、金門高中弦樂社、古箏教師王敦玲共襄盛舉。以愛與歡樂歡唱春臨浯島,期待春花芳菲、豆梨盛開的三月成為金門島的新亮點。並於昨下午二時起在金門浯江書院舉辦,由作家王學敏擔任主持人。
據了解,豆梨是金門唯一梨屬植物,開花期約每年的二至三月。豆梨每個花芽可孕育十朵左右的豆梨花,花苞暈染著淺淺的胭脂紅,花開時卻轉為脂玉般的雪白色,襯托著紫紅色的花蕊,十分惹人憐愛。盛開時,細細密密的花朵佔滿枝枒間有限的空間,成千上萬盛裝而來,好像在趕一場春天的盛宴。《浯洲芳草》書中也記載:豆梨野生植株很少,結實情形不好,有滅絕危險。如今因隨著「文學金門豆梨祭」的持續舉行,金門豆梨已逐漸復育,也開出了文學的豆梨花。屬於生態與文學的豆梨祭盛宴,需要鄉親們的熱情支持參與。
文化局表示,遇見文學「大師開講」活動,主要是呼應陳縣長提倡閱讀島的理念,推出系列改革計畫與活動,諸如圖書場館改善、圖書增購科學化管理、延長開放時間、圖書下鄉巡迴、獎勵寫作(圖書)出版、浯島文學講座提升、舉辦書展、媽媽說故事好書贈與交換……等等,就是希望能落實政策的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