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鄉僑青年返金尋根探源

  【本報訊】54位華僑青年回到阿公阿嬤的故鄉來尋根!這54位分別來自東南亞新加坡、菲律賓、印尼、汶萊及馬來西亞等五個國家八個區域的54位華僑青年,昨日返回金門故里,於下午前往金門縣政府拜會參訪時,也受到副縣長吳成典、教育處長李文良、科長許能麗等熱烈歡迎。

54位華僑青年回到阿公阿嬤的故鄉來尋根,昨下午前往金門縣政府拜會參訪時,受到副縣長吳成典、教育處長李文良等熱烈歡迎。(李增汪攝)(JPG)  吳副縣長也以金門正在轉變中,方方面面都在進步,大家都是金門人,要讓金門更有希望,也力邀華僑青年返回金門幫忙建設,讓金門這塊土地更好、更發展。
  為鼓勵旅居南洋之金門籍之鄉僑青年返金尋根探源、認識原鄉、熱愛故土,並與縣籍青年交流互動,本縣自2003年開始已辦了12次「南洋鄉僑青年返金尋根交流活動」,計有分別來自新加坡、菲律賓、印尼麻里巴板、文萊及馬來西亞巴生、雪蘭莪、柔佛州、砂拉越等東南亞僑社青年僑親抱著期待暨興奮的心情,穿越千萬里路由各僑居地飛扺故鄉│台灣、金門進行為期九天八夜(十二月四日至十二月十二日)的返鄉尋根行旅。
  今年來金僑青有54人,他們分別來自新加坡9人、菲律賓1人、印尼麻里巴板5人、汶萊6人及馬來西亞(巴生、雪蘭莪、柔佛州)28人、砂拉越5人。他們分別由青年團主任或僑社代表│新加坡許振義主任、馬來西亞巴生雪莪楊質煥主任及砂拉越蔡適聰、菲律賓陳啟修、印尼麻里巴板李月秀、汶萊蔡信喆等人帶隊來金參加這項深具意義的返鄉尋根活動。
  今年返鄉僑青僑鄉所在遍及地區五鄉鎮,其中金城鎮(後浦)有七人,金湖鎮(瓊林、新頭)有五人,金沙鎮(官澳、洋山、沙美、后浦頭、斗門)有九人,烈嶼鄉(東林、下田、俺下)有七人,最多者是來自金寧鄉(古寧頭、昔果山、后湖、后盤山、浦頭)的二十五人。另有一人則是只知祖先來自金門,卻不知來自哪個鄉鎮村里。
為讓僑青充分認識金門故里,縣府教育處特精心安排各項活動行程,不但有金門歷史源流介紹、金門地理環境介紹、金門傳統禮俗介紹、金門姓氏宗祠介紹等,為增加青年對地區的認識和印象,教育處並規劃推出了青少年團體生活探索、山海體驗活動,並實地作戰地巡禮、生態之旅、傳統美食、古厝聚落、古蹟巡禮等活動,同時安排僑親家庭接待。
  「學做阿嬤的紅龜粿」、參訪金門大學、「入班」國立金門高中、走讀蔡厝古道、柳營軍事體驗、生存遊戲暨團體探索等活動,亦將在他們的返鄉尋根行旅中一步一腳的烙印在他們每個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