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優環境教育場所~邀您同來體驗

  【本報訊】市民朋友會如何規劃假日活動呢?除了常見的電影院、遊樂園及國內知名度假景點之外,不妨嘗試參加環境教育設施場所體驗課程,透過有趣的活動,學習環境議題的知識!

  環境教育法施行至今已8年多,目前全國經由環保署認證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共188處,基隆市環保局特別整理了目前基隆市已經通過環保署認證的環境教育場所,包含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雨水公園、基隆市天外天垃圾資源回收(焚化)廠及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等3處場所,各自提供不同特色的環境教育課程服務,歡迎民眾踴躍參加。各場域相關資訊如下:

  (一)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雨水公園:「海大雨水公園」以雨水利用為中心導向,強化水資源貯存與回收利用之技術及器具,並開放各級學校、社區團體參觀導覽,藉此宣導水資源珍貴、有限,應珍惜並充分運用之觀念,以達到環境教育推廣及環保永續教育之成效及示範功能,此外,海洋大學並於105年5月10日通過環保署「環境教育機構」認證,成為國內第一所通過場所、機構雙認證的國立大學。

  (二)基隆市天外天垃圾資源回收(焚化)廠:場所擁有多項特色,透過「焚化爐奇幻旅程」使學員們用五感感受天外天之美,由廢棄處理方式之演進過程,讓學員瞭解環境之於人類所產生的巨大變化,垃圾焚化雖有其不完美之處,但亦有其存在的價值,而如衛生掩埋場也因焚化廠的啟用而復育成美麗的公園及溼地,我們期望,以此啟發學員透過己身之行動,更能對環境加以關心與愛護,讓美好地球永留存。

  (三)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海科館擁有獨特的依山傍海的景色及豐富的展示館展示教學資源,其所規劃的「理海學堂」環境教育課程方案,是結合館區及鄰近區域相關的自然及漁港環境特色、漁村文化、教學資源及展廳內容所設計。教學場域以主題展示館區及教育中心為主,結合長潭里漁港及毗鄰的漁村文化,發展具海洋特色之環境教育課程,以達到永續海洋生態環境,以及與環境共存共榮之效益。

  環保局長賴煥紘說,環境教育設施場所最重要的功能,便是整合環境教育專業能力、專業課程方案與適當的環境教育資源,整體發揮其能量,提供環境教育專業服務給社會大眾,以達成教育、研究、保育、文化、遊憩之多功能目標的環境教育專業設施,並透過環境教育體驗的過程,鼓勵民眾發現環境,並藉由學習具有在地特色的環境知識,拉近人與環境、人與生活的連結。

  目前本市通過環保署認證的3處環境教育場所,皆有適合各年齡層的體驗活動,各位家長及學生可利用假日期間,安排家庭親子日或是學子同儕相約一同到本市環境教育認證場所,讓瞭解環境不再只是透過書本網路,透過戶外學習實際體驗等方式,學習環境議題與知識,達到真正的寓教於樂!

  基隆市環境教育認證場所網址如下,相關課程預約或詳細情形請各場所官網查詢。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雨水公園:http://ind.ntou.edu.tw/~linuf/

※基隆市天外天垃圾資源回收(焚化)廠:http://www.glp.sesc.com.tw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網站:http://www.nmmst.gov.tw/c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