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層糯米、一層綠豆仁再鋪一層五花肉,越式方型粽近來也在市場占了一席之地,是不少新移民姐妹解鄉愁的好滋味。
過端午吃肉粽是節慶的應景,過去家家戶戶都忙著包粽子,隨著時代的改變,預訂已成了主流,市場上各式口味,不管是鹹的、甜的,台式、廣式荷葉粽或是湖州粽應有盡有,消費者提早預定,商機搶搶滾。
端午節吃粽子不僅是過節應景,更是對兒時記憶的回味,閩式台灣粽還有南、北之分,南部粽不少是再撒上花生粉,讓風味更獨特,也有的著重餡料加味炒熟再包,讓粒粒糯米更多汁入味。
高雄市因為新移民人口多,南洋姐妹的家鄉美食近來也越來越普及,不少市場有販售,以越式粽為例就還分南越、北越的不同。
南越是長條型、北越是方型粽,方型粽有巴掌大、厚約6-7公分、重1.8公斤。來自河內的鄧安芷說,家人都會在過年或是祭祖時包粽子,一次做很多,有的是過年饋贈親友,剩下留著大部分過年親人聚會分享食用。
1顆重1.8公斤的方型粽,要先將粽米泡水8小時,因為台灣找不到柊葉,改以芭蕉葉取代,粽葉平放在桌上,鋪一層糯米、一層綠豆仁,中間餡料是醃漬過的五花肉,由於方型粽形體大,要水煮12小時才能熟透。
鄧安芷說,家人通常在農曆跨年時守夜煮粽子,代表團圓且敬天的意思,同時用香噴噴的粽香迎接一年的開始,象徵豐收富裕。
1.8公斤重的方型粽不可能獨享,通常粽子要切成16份,全家人共享,不像台灣粽,小顆足以1人吃得飽足。
至於長條型的越南南粽鹹、甜不一;甜粽以香蕉葉包裹糯米、新鮮芭蕉、椰奶為主要餡料,鹹式餡料以胡椒、蒜泥和魚露醃五花肉,再鋪一層綠豆仁和椰奶拌過的糯米,綁成長條狀,水煮約3小時才熟。
新移民陳天恩說,越南人吃粽子通常會切開分食,以南越長條粽為例,橫切一片片食用。越南粽常用綠豆仁,綠豆有解毒消暑的作用,越南人拿來入菜,與台灣粽用紅蔥頭的作法迥異。糯米吃多了容易脹氣,越南人通常會配醃漬過的蔥白,有助於排氣。
移居高雄,越南姐妹提前相約聚會,用美食、粽子和母語撫慰思鄉情愁,並用記憶維繫與原生家庭永不間斷的臍帶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