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營舊城出土 清代索大老爺德政石碑

 【本報訊】國定古蹟左營舊城考古,今天試掘出土距今約253年的清代「索大老爺德政碑」,證實舊城內仍遺留有清代文化層,文化局說「見城計畫」將全面擴大舊城城內空間考古試掘行動。

國定古蹟左營舊城考古,10日試掘出土距今約253年的
清代「索大老爺德政碑」,高雄市文化局特別邀請壽山
自然國家公園籌備處、學者專家到出土的石碑處說明文
物的歷史文化。
中央社記者董俊志攝 106年5月10日 文化局今天邀壽山自然國家公園籌備處、學者專家到出土的石碑處說明文物的歷史文化。

 「索老大爺德政碑」長118.5公分、寬54.5公分,從碑文考證得知,索大老爺就是清代南路營參將索渾,為滿州八旗鑲白旗人。他熟悉海疆風土於西元1761年(乾隆26年)被舉薦派任至鳳山縣治掌理軍事要務,負責守土衛民。

 石碑為花崗岩碑材,考古專家認為石碑來自於當時鳳山縣的仕紳鄉為感念索渾對於地方的貢獻,不捨得其將任滿離開而打造用以紀念的碑銘。

國定古蹟左營舊城考古,高雄市文化局10日邀壽山自然
國家公園籌備處、學者專家到出土的石碑處說明文物的
歷史文化。試掘出土距今約253年的清代「索大老爺德
政碑」,證實舊城內仍遺留有清代文化層。
中央社記者董俊志攝  106年5月10日 碑文意在場感念索渾的和諧勤政,有關他將屆滿榮調,地方仕紳鄉耆感念其任內德政,才立碑以誌不忘。

 成大考古所所長劉益昌指出,左營舊城的特色在於同一個地景場域上,不斷地變化族群文化主體,史前人群、原住民、漢人、日軍、外省軍眷等,相繼在此穿梭,考古可以見證高雄地區的發展進程。

 在舊城出土距今253年前的石碑,高雄市文化局長尹立說,從出土的花崗岩石碑可說明舊城地底下可能仍埋藏有許多歷史文物,值得進一步探究,文化局說會在「見城計畫」中全面擴大舊城城內空間考古試掘行動。

國定古蹟左營舊城考古,10日試掘出土距今約253年的
清代「索大老爺德政碑」(圖),證實舊城內仍遺留有
清代文化層,文化局說「見城計畫」將全面擴大舊城城
內空間考古試掘行動。
中央社記者董俊志攝 106年5月10日

 這個試掘計畫是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籌備處委託成功大學考古所進行,籌備處主任許亞儒指出,將依循策略並嘗試以「試掘即為展示」的概念,推動文化資產保存維護與展示教育,並增進市民、學校和社區對文化資產的在地社群互動。

資料來源/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