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做社造~2017宜蘭社區營造成果展

  【本報訊】在秋收歡慶的時節,宜蘭縣社造3.0成果展於今(11)日在文化中心一樓大廳歡喜呈現,展期至11月19日,開放時間為每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 今年社造3.0的計畫訴求是:「開心」做社造,用意是打「開心」,如此才能感受土地與人的溫度,也才能歡喜「開心」地參與社區營造,這一切都是為了實踐美好的日常,很平凡但很真實。我們用「鬆土、施肥、疏枝」的概念操作社造,提供社區需要的相關輔導資源,不過,播下種子和每日的灌溉照顧,必須要由社區自己來完成。

  文化局長李志勇表示,這次成果展結合縣政府跨部門局處,除了文化局持續在做的社區二階段輔導計畫、社區日曆、有夢.宜蘭挺你、CAMERA看社區及節慶活動團隊接待,以及結合縣內大專院校的走出校園計畫、由大專青年參與的社區小旅行等計畫外,另外還有頭城鎮公所、礁溪鄉公所的鄉鎮社造工作成果,環保局推動的低碳永續家園、環境教育,農業處執行的農村再生計畫,藉由跨局處合作,透過多元計畫的整合策略,我們期待大家都能一起參與,共同為社造3.0打拼,創造更美好的生活,一起「開心」做社造。

  各項計畫已見豐碩繽紛的收穫,如「走出校園」媒合學生進入社區學習服務,成功建立校園在地的互助機制;「社區小旅行」以宜蘭大專青年的新觀點,切入歷史、產業及傳統藝術等主題,透過臉書分享社區的多姿風采。「有夢‧宜蘭挺你(社區築夢計畫)」鼓勵群眾投入社區、實現夢想,跳脫慣性思維,開闢活水源頭。「CAMARA看社區」堂堂邁入第三屆,完成多部在地故事的紀錄短片,包括︰《阿源與六隻牛》描述舅舅、姪兒和6頭牛的環島夢、晚上是另一種身份的老公《老公的夜生活》等,紀錄深層的文化風韻,以巡迴放映的方式將社區生活移地分享!

  本次也將看見在地公所積極投入社造行列,如頭城鎮公所以記錄口述歷史和社造員培訓班課程,連結社區大學、文史專家、實地走訪等互動激盪,更有效的系統整理與傳承地方資源。而礁溪鄉更是第一個推動「參與式預算」的鄉鎮,以【社區營造3.0‧公民參與作伙來】為主題,拉進民眾與社區間的距離感,促進對話交流。

  「鬆土、施肥、疏枝」的概念持續發酵,藉由二階段的輔導機制,強化「全民審議」的參與精神,期許民眾透過理性討論,構築社區發展藍圖。106年度第一階段社區名單包含:東安社區推動社區幸福計畫、朝陽社區資源盤點行動工作坊、八寶社區的圓夢計畫及五結鄉中興社區新故鄉營造計畫共四個社區。進入第二階段的社區名單是:樹林社區的「打造樂活柑仔店 微型老人快樂園區」、大眾社區的「文化巡禮—優活大眾」、內城社區的「水水內城~守護『濕地、田水、內城里山』」、仁和社區的「仁和巷弄時空概念館」、珍珠社區的「珍珠竹圍文化情」第二階延續計畫」、林美社區的「農村相褒歌文化傳承計畫」、結頭份社區的「結頭份歌仔戲及傳統戲曲文化館設置計畫」、梅花社區的「『茅埔城拜駁~文化薪傳 樂活學習』計畫」、後埤社區的「希望、快樂、後埤人生­_故事繪本」、新城社區的「再現慶安廟埕生活~人文空間整頓」、冬瓜山社區的「冬瓜山傳奇」等共11個社區。由本局提供在地需要的輔導資源,培力社區播種灌溉的永續經營能力。

  各社區將呈現「心」發現的成果。如珍珠社區將珍貴的竹圍聚落結合稻草工藝,規劃出竹圍文化館及稻埕音樂會的完整紀實;樹林社區則是投入老人照顧不遺餘力,提出「咱們ㄟ柑仔店」計畫,將老人照顧的工作深入城鄉角落;梅花社區傳承經典的「拜陂」主題,重新策辦活動緬懷先人維護家園的決心、找回逐漸冷漠的居民;內城社區近年吸引很多外地新住民及小農投入社區農業,透過「里山倡議」開啟新舊之間的對話機制。現場同時展出許多珍貴文物,包含仁和社區的酒家菜籃、新蘭社北管文物;大眾社區城隍廟的舊廟建築構件;林美社區提供相褒歌手抄本;珍珠社區的「阿祖ㄟ珠寶箱」;後埤社區則有繪本原創作品、牽罟腰操及罟螺;結頭份展示歌仔戲歌本及戲服等。在成果展中,可以讓大家透過多元計畫目標的斬獲,一起看見宜蘭社造的樣貌,也衷心期待大家都能一起「開心」做社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