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面對全球淨零碳排的趨勢,位於花蓮縣的兩大水泥廠-台灣水泥與亞洲水泥積極推動產業減碳轉型,展現企業社會責任,為地方產業邁向永續發展樹立典範,在減碳行動上,聚焦於資源循環與製程優化,並結合綠能設施的應用,透過多元措施有效降低碳排放量。
兩家水泥廠在資源循環方面,廠區積極導入各類再利用資源,如礦物細料、廢陶瓷、紙漿污泥、木屑及固體再生燃料(SRF)等作為替代物料及燃料,取代傳統石灰石和煤炭,不僅能有效減少碳排放,還能顯著降低我國資源最終處置量,充分展現循環經濟的正面效益。此外,兩家水泥廠也同步推動低碳水泥的發展,並致力於發展再生能源,透過建置太陽能設施及儲能系統,提升綠電使用比例,朝向低碳製造與綠色營運邁進,逐步達成花蓮縣推動淨零排放的政策目標。
縣長徐榛蔚表示,水泥業作為高碳排產業,勇於承擔環境責任,積極投入減碳轉型,充分展現在地企業對環境的承諾,並以「減碳、減廢、共好」的理念邁向未來。她也強調,未來將持續結合中央政策及地方資源,強化對企業減碳措施的支持與監督,透過政策引導、技術輔導及綠色創新,讓花蓮成為低碳城市發展的典範。在政府、企業與社會的共同努力下,花蓮水泥業的減碳實踐將不僅提升地方環境品質,更為台灣永續發展書寫新的篇章,實現產業轉型與經濟永續的雙重目標。
在水泥製程導入資源循環物料的過程中,花蓮縣環境保護局積極配合中央政策,強化資源循環物料使用監督管理與空氣污染排放管制,兩水泥廠依規定申請固定污染源操作許可及辦理變更廢棄物清理計畫書,並落實物料來源、性質及使用流向的申報與追蹤,以確保資源循環的透明與安全,台泥亦符合該廠環境影響說明書內容,另與花蓮縣政府合作以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BOO,公私協力處理本縣家戶生活垃圾,除了減少燃煤化石燃料生煤使用外,也徹底解決本縣生活垃圾,甚至能減少圾垃載運里程達到減污與減碳目的。
在空氣污染防制方面,環保局依據空氣污染防制法及相關規範,輔導水泥廠安裝連續自動監測設施(CEMS),即時監控污染物排放濃度,並不定期進行稽查與檢測,以確保空氣污染物排放符合標準。透過上述措施的落實,確保水泥廠在推動資源循環與減碳轉型的同時,兼顧空氣品質與環境安全,為民眾健康嚴格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