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受到「薩德」影響,陸客赴南韓旅客大減,有旅遊業認為,台灣應趁機爭取自由行陸客來台,但大陸組團社表示,陸客轉往日本和泰國人數會增加,但轉台灣的「機會不大」,因為涉及到「政策」。
據交通部表示,本月初至今,送件到移民署辦入台證的陸客自由行件數似乎出現微幅成長,有旅遊業認為是受到美國在南韓部署「薩德」反飛彈系統影響,不去南韓而轉來台灣。但旅遊業者很肯定地表示「沒有影響」,就以濟州島為例,對大陸是免簽,但陸客進入台灣要簽證,手續相對麻煩很多。但最重要的問題焦點,還是出在於蔡政府堅不出口的「九二共識」四個字。
有業者感嘆「去年五二○後,陸客來台減少,轉往日韓泰,如今陸客赴韓減少,眼見陸客轉往日本泰國,台灣卻吃不到。
往年三到五月是陸客來台旺季,雖然今年陸客來台大減,但還是會有一定比例較平常月增加,但業者認為,「最多就這樣了,然後開始走下坡。」研判今年自由行陸客來台至少較去年大減五十萬人次。
觀光產業特性是「人潮並不一定等於錢潮」,觀光人數的多少不重要,消費能力高低才是觀光產業發展的命脈,道理很簡單,如果一名觀光客消費力,可以抵十人,那麼,一千名低消能力的觀客客,還不如來一百位高消費力的觀光客,所以自由行人數如果回溫、東南亞旅客人數再多,但對觀光產業來說,助益不大,主要是缺乏高端消費能力。
觀光局曾調查日本及中國大陸團體旅客,在購物選擇的差異,日本旅客較偏好名產、服飾、茶葉(依消費額排序),陸客則較喜歡服飾、名產、珠寶玉石,看來台灣的名產,不論是日本客還是陸客都很喜愛。
從以上調查資料來看,台灣觀光業的發展重點,應該要積極爭取較有意願來台旅遊,也較有意願在台灣消費的日本旅客及陸客團客,而不是爭取表面上高人一等,實際上卻沒有意願消費的「高階人種」,但爭取歸爭取,大陸方面的兩岸政治因素一日不解,花再多的力氣也是枉然。
另外,陸團重挫,影響層面波及到十多種行業,由於陸團客比自由行陸客的消費能力高,來了廿位自由行陸客,一定比不上與來了一團廿人的陸團的消費力,所以自由行的升溫,並不代表燕子捎來春天的喜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