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花蓮市新農兵橋歷經三年多工期在今(26)日開放通車,投入善款負責興建的嘉邑行善團於上午良辰吉時舉行謝土典禮,花蓮縣政府秘書長饒忠代表縣長徐榛蔚出席,與市長魏嘉彥、嘉邑行善團理事長徐文志及各界貴賓等人焚香敬拜,並在眾人見證下剪綵通車,完工後大幅提昇橋樑品質以及行車安全,造福市區更多居民。
原農兵橋自民國67年啟用,為花蓮市西區與美崙地區的交通要道,歷經時日導致原有橋梁橋面下陷,橋墩與橋頭出現多處龜裂,被列為危橋,且由於橋面寬度僅6.5公尺過於狹窄,經常發生塞車或車禍情形,因此透過新建工程,完成橋面拓寬至10公尺,重新規劃調整東西側引道,也串聯周邊美崙溪自行車道,納入引道工程施作,完善整體橋梁的安全與功能性。
縣府秘書長饒忠指出,縣長徐榛蔚感謝嘉邑行善團的善心,與花蓮縣政府共同協助花蓮市公所進行橋樑重建,連接了花蓮市區與美崙,對鄉親們來說是重要的交通要道,橋梁主體工程總經費為4,500萬元,於109年7月15日起封閉施工,歷時1,168日竣工。
饒忠表示,在嘉邑行善團的大力協助,完成這座友善便利的橋樑,是提供花蓮市民通往美崙的重要通道。花蓮縣政府從106年傅崐萁委員擔任縣長時,補助花蓮市公所430萬元辦理設計規劃,後續引道工程的改善,花蓮縣政府分別於109年、112年,再次補助671萬元和312萬元進行改善,總計補助花蓮市公所1,383萬元完成興建。
市長魏嘉彥表示,建設經費一絲一毫皆得來不易,感謝花蓮縣政府的支持,在兩任縣長的接力支持下,補助千萬經費,協助市公所建構安全便捷的道路橋樑,更感謝嘉邑行善團出錢出力,克服大環境諸多困難,堅持善行義舉,為廣大的用路人締造福祉。市民代表會主席李振偉也說,他身為十六股居民,感同身受早年花蓮市與美崙交通的不便,在農兵橋重建後,相信隔著美崙溪的兩岸交通會更順暢。
新農兵橋是嘉邑行善團以善款興建的第558座橋梁,也是繼仁本橋、仁睦橋及光明橋之後,在花蓮興建的第四座橋梁。理事長徐志文表示,花蓮市公所是首個與嘉邑行善團簽署捐贈合作契約書的受贈單位,在確保施工品質的同時,也對善眾的愛心捐款以示負責,施工期間也要感謝花蓮在地鄉親的體諒,以及市公所的協助。
出席貴賓包括花蓮縣議員魏嘉賢、立法委員傅崐萁辦公室執行長林宗昆、嘉邑行善團理事長徐文志及理監事團隊、花蓮市民代表會主席李振偉及各市民代表、前縣議員潘富民等人皆到場共同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