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據媒體報導,年初一,國防部公布首長巡視部隊文宣短片,在軍迷眼中,無意間披露國防部反制中共戰機群「遠海長航」繞台戰力部署,由北部愛國者 PAC-3型防空飛彈連移防進駐花蓮,在加祿堂防砲基地接裝訓練南部連則前推台東等機動部署。對此,國防部昨表示,國軍兵力部署,事涉機敏,不予評論。
不過,軍迷認為,據國防部臉書「我們的大鵬」影片中所披露部隊番號,國防部長馮世寬抵達嘉義與花蓮空軍聯隊時,是連同飛彈指揮部六三三營視導,而抵台東空軍基地時,則是連同飛彈指揮部六三二營一併視導;畫面中嘉義聯隊旁新建愛國者飛彈基地營區與進駐新營區雷達、飛彈車拖車等裝備也首度曝光。
據飛彈指揮部番號編制,62X 營代表鷹式飛彈部隊,61X 代表天弓飛彈部隊,63X 則代表愛國者飛彈部隊;因此國防部公開影片,意外披露飛彈指揮部部隊番號,顯示原本部署在北部與南部的愛國者飛彈部隊,已部分東移到花東地區在空軍基地周邊部署。
鑑於漢翔公司在「翔展計畫」、「廬山計畫」中研發隱形匿蹤的功能,特別是後者曾開發「介電性吸波塗料」,並以編號0825的AT-3教練機為試驗,取得部分效果,但塗料覆蓋全機身將增加1000公斤,這對講求機動能力戰機,為了克服多出重量,除了改變外型設計,減少塗料,決定增加發動機的推力,成為挑戰。
因此國防部長馮世寬日前也說,國軍將研發新一代戰機,國軍規劃新一代戰機需具備匿蹤能力,中科院也正研改 IDF戰機發動機,盼用於新一代戰機推進系統。
由於「戰機國造」時程未定,國防部將先推動高級教練機國造、初教練機國造二項計畫「練兵」,累積人才、技術、產業能量後,再推動新一代戰機研製。
新一代國造戰機性能,但確定採匿蹤設計,這已是現今第五代戰機趨勢,在科技日新月異,屆時如有更符合潮流的技術,也會逐步發展、採用,最重要的是滿足我國空軍需求。
新一代戰機一定會有隱形匿蹤功能,這次的計畫交由中科院主導,從改善外型和提升發動機推力下手,但是需要重新檢討過往計畫,因此,雛形最快還要二年才會出現。
為強化「國機國造」督管及「下一代戰機」研發設計,空軍已編成「空軍航空科技研究發展中心」,已於元旦起正式運作,航發中心編成後,將可引導我國航太科技研究及武器系統自製的需求方向,達到「以空軍需求,發展航太產業」的供需目標,籌建符合空軍作戰所需的武器系統與裝備,帶動國內航太產業的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