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相伴~花蓮縣府社區照顧活動展開

  【本報訊】為使長者能夠依不同需求更加便利取得照顧資源,社會處日前在中華國小活動中心,辦理「轉動花蓮-幸福相伴」社區照顧資源整合活動,縣長徐榛蔚在副祕書長兼社會處長張逸華的陪同下到場,並與在場貴賓共同拼起、轉動象徵資源整合理念的7塊縣徽花瓣,會場也設置各類據點的特色攤位,展現平時長輩揮灑創意的作品,場面相當熱絡。

  徐榛蔚表示,花蓮縣連續10年蟬聯五星縣市的殊榮,她感謝鄉親長輩們踴躍參與社區活動,努力關心身邊的親朋好友,讓大家都感到無比的溫暖與幸福,榮耀要歸於所有鄉親,花蓮有大家而更美好。


  徐榛蔚說,只要看見花蓮鄉親老大人們每天洋溢著幸福的笑顏,就是她施政最大的成就,她期盼每位長輩都要把自己的身體照顧好,子孫就可以放心在外認真打拼。花蓮縣政府在縣議會的支持下,目前提供服務的照顧據點有失智社區服務據點、社區照顧C據點、社區關懷據點、巷弄長照站(醫事C據點)、伯公照護站、長照文化健康站及健康福氣站共7類210個據點,她鼓勵所有長輩們走出戶外,到社區據點與大家互動、分享生活點滴,活化腦力,促進身心健康。

  花蓮縣至108年7月止,65歲老年人共計5萬3,267人,老年人口比率達16.3%,不斷邁向超高齡社會,縣府希冀為日益增加的長輩,提供更加便利、務實優質且能回應長輩不同需求的社區照顧服務資源。

  「花蓮照顧資源的多元發展,展現了旺盛的社區生命力,不僅使長輩能有更多的選擇性,更是在實踐在地老化、自在樂活的幸福城市。」縣府副秘書長兼社會處長張逸華表示,經由盤點可得知花蓮縣境內目前在各鄉鎮內的社區組織透過向社會處申請,已成立79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其中49個社照C據點在今年增加辦理預防及延緩失能課程,並增加開站天數,成功轉型為社區照顧C據點;而照顧對象以失智症長輩為主的失智社區照護據點由花蓮縣衛生局主責辦理,目前總計有27站;兼具原住民族特色的長期照顧文化健康站則由花蓮縣政府原住民行政處主辦,目前計有65站;除據點功能外,特別具備客家文化特色的伯公照護站則由花蓮縣政府客家事務處主辦,目前計有9站;由醫事單位附設的巷弄長照站共有6站,由花蓮縣政府社會處主責辦理;極具花蓮縣特色並以增進社區長輩人際互動及社會參與的福氣站,則在花蓮市公所、吉安鄉公所積極推廣下合計已有24站。

  處整合作業已完成,據點相關資料可至「花蓮縣政府全球資訊網-社區照顧資源整合專區」查詢,各局處已共同分享各類社區照顧活動、教育訓練等資訊名額,提供多元但簡便的訊息平台,使社區民眾能夠快速尋找並參與適合自身的服務。由縣府提供資源、在地人提供在地服務的方式,體現了社區自助互助的照顧精神,落實長期照顧制度與社區照顧連結,讓愛與幸福持續在花蓮深根!

  會後,徐縣長親自走訪各類據點的特色攤位,欣賞長輩們平日於社區據點手作之工藝品,並親切地逐一與鄉親們握手、擁抱、合影留念,氣氛溫馨。活動出席貴賓包括縣議員楊華美、張美慧、客家事務處長彭偉族、原住民行政處副處長督固‧撒耘、立委蕭美琴辦公室主任黃培軒、縣議員吳東昇助理賴竹君、光復鄉代表吳榮豐、縣府相關局處業務承辦科長及村里長等人都到場共襄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