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花蓮生態街景 整治日據時期圳溝

  【本報訊】位於花蓮市福町路有一處日治時期留存至今的圳溝,周邊有百年老榕的特殊景觀,由於排水功能不佳,且嚴重影響當地市容觀瞻,花蓮市長魏嘉賢今天表示,有意將該處打造成為生態溪街景,一來解決環境衛生的問題,二來營造街頭景致,成為花蓮市重要打卡景點之一。

  魏嘉賢市長偕同建設課長徐國城前往福町路現勘T幹線排水箱涵整治工程現場,偕同一起還包括蓮縣議員楊華美、花蓮縣政府建設處下水道科長鄭慶龍、主商里長廖大慶;當地由於部分土地主管機關為台鐵單位,因此也邀請了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花蓮工務段及鐵路局台南貨運服務所派員出席一起會勘。

  福町路緊臨花蓮市六期重畫區,當地早期為鐵路公路客運轉接的交通中心及商業核心,而在福町路一帶原為台鐵花蓮車站站區範圍,當地還有火車轉盤的區域,老一輩人都印象深刻。隨著道路開發,福町路成為前往六期重畫區及成功街、福建街一帶的便道之一,雖然拉近了街道之間的距離,但受限於土地開發的約束,在福町路仍有排水設施是老舊未加蓋的溝渠,不但排水不良,汙泥經年累月屯積,蚊蠅孳生,影響市容觀瞻,也成為附近住戶環境衛生的隱憂。

  魏嘉賢市長指出,這段溝渠的流速已經不具功能,因此將建議下水道科把溝渠的箱涵封閉,並將一心街經由中華路往福町路的雨水下水道截流往福建路的箱涵,至於日治時期的溝渠會建議仍保留,朝向街景生態來開發。

 由於溝渠裡仍有不少汙泥需要挖除,魏嘉賢市長表示,以清潔隊現有機具,無法處理,因此將評估是否由開口契約來辦理,或是請縣府相關局處協助,先解決環境衛生的問題後,再來做整治開發。

  魏嘉賢市長指出,溝渠旁有數棵百年老榕,相當具有特色,若將溝渠加蓋,恐會造成老榕樹的死亡,因此若把溝渠打造成為生態溪的景觀,不僅保住了老榕樹,更能將原是髒亂的空間蛻變成為清淨又富有生態意涵的景致。

  為加速進行規劃作業,市公所將先處理挖除汙泥的工作,再委託工程顧問公司評做街景生態規劃的可行性,初估經費概算後,再向上級政府或透過民意代表的管道爭取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