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勾勒出符合共融性條件的親子公園,花蓮市公所上個月辦理民眾參與工作坊說明會,彙整參酌民眾的意見,希望能建立休憩生活的環境。這項計畫是市公所去年在內政部前瞻基礎計畫「城鎮之心」政策引導型所提的提案之一,獲核定700萬元。市公所在5月16日舉辦民眾參與工作坊第二場說明會,將第一次意見彙整,透過參與討論,也達成地方對於未來規劃與設計概念的對話與交流。市公所表示,說明會內容呈送內政部營建署核定後,預定今年年中動工,最快年底將可完工。
由於親子公園育樂園區位於圖書館周邊,廷伸圖書館特色以「展開驚喜故事書」為主題,主要入口意象以書本打開的意象設計,搭配大小不一的開口與交錯,讓孩子創造不同的遊戲方式及交流機會。並配合原有地形高低創造多變的遊戲場域,包括多人滑梯、攀岩塊及攀岩繩、沙坑、戲沙碗等空間。而在基地北側兩棵榕樹的下方,則做為戶外故事平台空間,也提供陪伴者休憩使用。
在4月第一次的說明會裡,參與民眾發言相當踴躍,第一組的意見包括希望滿足多年齡遊具概念,以12歲以下小朋友為主要對象,動線及鋪面設計以無障礙考量,建議設置環形通道,適合行動不便及身心障礙者,也可設計桌式沙坑讓坐輪椅的小朋友使用。溜滑梯分為高低兩種以滿足不同孩子的需求,大樹上有樹屋,滑梯下有沙坑,具有緩衝效果也兼具遊戲。設計可讓孩子依自己能力挑戰的溜滑梯,像是繩索或木條之類的。
第一組還建議設計5米的攀爬架、多人玩樂的盪鞦韆、可控制速度轉盤的旋轉椅。洗手台設計則照顧大人、小孩及籠物,並建議增加小水池及廁所,因為原有廁所距離遊戲場太遠。植裁除了草皮之外,可種植蜜源植物,以吸引蝴蝶,讓公園有更多的觀察空間,遮蔭部分則多些構思,並多種些樹。
第二組的建議也相當多元,包括滑梯的設計分為兩種,一邊是寬斜,另一邊則較陡,由於考量長距離的現象,可運用涵管貫穿越的原理裝置傳聲筒,並在鏤空的位置裝設網子以達到採光的效果。至於在野外求生區,位於斜坡較陡部分設計低空滑索,12歲以下孩童可安全遊玩,至於滑索有兩種規格,一種是單手臂吊坐著板凳,另一種是利用踩腳踏車的原理,並有吊環可訓練臂力。
其他還有立體的攀爬網並有曲面設計變化,小朋友使用時具有刺激及挑戰的效果。涼亭規劃給家長休息,可利用可愛意象或是顏色,座椅則不拘形式,至於在園區裡有兩座意象組合石雕,建議保留,透過設計不同意象可提供做為拍照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