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針對花蓮境內中央管河川整治、河防安全及砂石供應等問題,立委蕭美琴九日邀請水利署副署長鍾朝恭及第九河川局長顏嚴光等會勘花蓮南區東竹堤防,秀姑巒溪左岸崙天大橋,玉里鎮卓溪橋,及花蓮溪水系馬鞍溪、萬里溪及吉安鄉化仁海堤等地方河防建議,並針對馬鞍溪疏濬案第九河川局應砂石業界建議,在河防安全無虞下再增辦四十五萬公噸,總疏濬量由九十萬公噸增加至一百五十五萬公噸。
因花蓮東砂北運即將全面斷料,砂石加工相關業者為了上萬名從業人員免休無薪假,立委蕭美琴與水利署副署長鍾朝恭實地會勘,砂石業者代表現場建議,只要將養灘護堤工程稍做改變,就能創造雙贏。否則,九河局花六千萬養灘護堤土石將全數流入大海,不只沒有保護到堤防,又浪費公帑,且河道每邊還需縮減四十米,將危害到河床通洪。
砂石業者說,依尚未施工前照片可清楚了解,以往第九河川局以格框消波塊保護堤防基腳,尚稱堅固。只因顏局長說明:因堤防老舊,隨時會被大水沖破,所以要做養灘護堤的工程,以保護老舊堤防,免被大水直接衝擊。可是以我們了解,從民國九十三年至今,大部份的養灘護堤(如木瓜溪志學段、壽豐溪上下游、萬里溪上游、馬鞍溪上游)都是在第一次颱風時就被沖下大海,那麼後續第二次、第三次的颱風,如何保護老舊的堤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