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韌性重生~花蓮縣邁向永續之路綻放

  【本報訊】面對極端氣候的嚴峻挑戰,如何在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取得平衡,已成為花蓮縣政府與全民必須共同面對的課題。為此,花蓮縣環境保護局自2022年起積極推動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透過政策精進、跨部門合作與創新宣導,逐步實現「永續即日常」的願景。

  坐落於臺灣東部的花蓮,被巍峨的中央山脈與浩瀚的太平洋環抱,擁有壯麗的山川、遼闊的海岸線與豐富的生態資源,是臺灣森林覆蓋率最高的縣市。為強化永續治理,環保局近年持續完善永續發展策略,包括定期召開專家諮詢會議,借重學者專業提升策略前瞻性;對內則透過工作坊與跨單位會議,整合資源、凝聚共識,強化政策執行力。值得關注的是,今年花蓮將環境面向的永續指標自去年的48項大幅增加至66項,新增18項指標涵蓋SDG6(潔淨水與衛生)、SDG12(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SDG13(氣候行動)、SDG14(保育海洋生態)及SDG15(保育陸域生態)等多元面向。此舉不僅展現量化上的擴充,更意味著花蓮在環境永續工作的深化與細化,透過數據驅動與管理精進,落實永續目標的決心。

  為讓永續理念深入民間,環保局推動一系列創新體驗活動。「獵饗之道:永續部落體驗」結合野炊、編織、阿美族文化導覽與竹筒飯DIY,傳遞「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傳統智慧,讓參與者在文化交流中深化對自然資源的尊重。後續的農場體驗活動,則引導民眾認識濕地保育、友善農法與食物里程等議題,透過實作學習永續耕作、土壤健康維護與棲地營造,並結合食農教育推廣公平交易與責任消費。後續也將陸續舉辦創新宣導活動,歡迎所有民眾一同來參與。此外,更將永續理念融入大型藝文活動,於「星光音樂會」現場設置「環保綠生活・永續向前行」互動攤位,以遊戲方式引導民眾實踐節水減塑、綠色能源與防災參與,讓SDGs從抽象目標轉化為日常行動。

  縣長徐榛蔚表示,花蓮縣政府始終秉持「永續是花蓮日常」的理念推動施政。環保局在2024年以「藍天沃土 森川里海」為願景,落實低碳旅遊、永續觀光與防災韌性建設;2025年則以「韌性重生 永續綻放」為主軸,展現花蓮在災後依舊蓬勃的生命力。花蓮的故事,是一段從創傷到綻放的歷程。韌性不是不受挫,而是災後強大的站起;永續不是遙不可及,而是日常建設的累積。

  當太平洋的海潮一次次拍擊花蓮的礁岩,當縱谷的稻浪在風中再度翻湧,這片土地正以實際行動向世界宣告:生命不僅能重生,更將永續綻放。未來,花蓮將持續推動淨零綠生活,結合企業與社會力,讓永續理念滲透至產業運作與日常生活,逐步打造一座宜居、安全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永續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