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太原第」暫定登錄歷史建築物

       【本報訊】位於新竹市西大路730號的暫定古蹟「太原第」,前於2/15()除夕凌晨遭屋主雇用怪手拆除,昨(12/21)召開本案第二次文化資產審議會審議其文資價值,為秉持文資法透明公開精神,會議中邀請提報人及所有權人、利害關係人以及公民團體與會,審議結果決議太原第登錄為歷史建築,指定之歷史建築本體範圍包含宅院之第二進及天井。

 
        文化局表示,太原第前於107/2/23召開第一次文化資產審議會中,因主要構件、剪黏、泥塑,以及提報人所稱,屋內牆上原有名家所題詩詞,皆已破壞殆盡,以肉眼觀之,實難確認仍有多少具文資價值構件,故決議仍維持「暫定古蹟」身分,並請文化局依據《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及聚落建築群重大災害應變處理辦法》,先進行調查及構件清點,以利判斷「太原第」修復可能性,及作為後續審議其文化資產價值的重要依憑。
 
  文化局表示,經向文化部爭取300萬元經費,於今年5月起委請林志成建築師進行構件分類檢選及測繪,今已完成調查報告,故將本案再次提送文化資產審議會審議其文資價值。昨日(12/21)審議委員至現場現勘,發現殘存結構主要為地面鋪石鋪磚、牆基與地下水路溝渠,地上屋結構幾乎徹底損毀,餘揀選具文資價值構件則存放在現場的二個貨櫃屋內,唯大多已破損僅存殘件。
 
  文化局表示,經委員熱烈討論,一致認為本案正身後進牆體為斗子砌,磚材採用青磚為清代窯燒技術,後進石砛為整塊泉州白壓艙石材,極其珍貴,富有時代建築技術意義,且太原第亦是新竹地區少有二進四護龍格局,故將本案登錄為歷史建築,歷史建築本體包含第二進及天井,未來本區開發及保存再利用方式均須經文資專案小組協助處理與審查把關,之後的開發書圖也都需經文資委員及都市計畫委員審核,方可進行,以讓市民了解這塊土地的歷史。
 
  文化局指出,新竹市作為北台灣最早開發的城市,文化資產豐厚,留有許多優美雅致之建築,如何持續予以活化傳承發揚,一直是市府近年著重之重點工作。今年除已努力讓封閉長達34年的私有市定古蹟「新竹州圖書館」啟動修復工程,也著手修復極具城市發展歷史指標意義的180歲國定古蹟「進士第」,並且也推出一系列包括私有建物修繕、私有老屋活化經營租金補貼、特色產品輔導等私有老屋活化政策,讓不少閒置老屋變身轉化為人氣亮點,未來也將結合中央及地方政府各部門的資源,研擬多元化的老屋活化軟硬體輔導補助措施,賦予老屋更大的發展能量。


        文化局表示,本案行為人拆除暫定古蹟之法律責任,已進入司法程序辦理,後續將尊重法院判決,也呼籲私有老屋所有人,能尊重文資法令規定,同時珍惜祖輩所留下之珍貴文化資產,藉由公私部門協同努力,讓老屋亦能展現新生命,共創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