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後,誰會是世界的大贏家?

  這次新冠病毒漫延世界各國,不論何時結束,多數人所關切的是,圍繞在未來這一年對世界各國(包括臺灣在內)經濟與金融可能造成的衝擊程度,而筆者則是站在兩岸的角度觀察與關注的重點是,疫情過後,中國大陸是否成為背後的大贏家?而這種情勢一但形成,對未來世界政治與經濟,甚至軍事等方面可能產生何種程度的效應?

  首先是軍事方面:中國大陸藉由這次疫情,向全世界展示了人員與物資運輸的動員能力;一周內可建造上千床的高等級戰備醫院,人員與物資快速往前線推進,這種軍事無縫接軌的動員能力,是民主國家很難做得到;表面上看起來整個國家停下來抗疫,實質上進行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戰時物資配置,這也是世界其他民主國家望塵莫及;這將達到「孫子兵法」所說的“不戰而屈人之兵”之目的。

  其次是金融財政方面,經濟學者預測的是,疫情再擴散下去,可能發生全球性金融危機。雖然疫情好像最早發生在中國大陸,但是中國政府僅僅用一個月的時間,就把這重大的疫情控制住,且逐漸進入了收尾階段,同時還啟動了財政寬鬆政策,促使股價上漲,吸引國際資金大量進入中國,而美國、歐洲、日本、新加坡等其他國家的疫情若是越演越烈,導致金融震盪,而讓中國大陸成為國際資金的避風港。

  最後是價值觀改變方面,中國大陸人民經過這次疫情的“洗禮”,將改變自改革開放以來的個人自私自利觀念;人們所關注的不在只是疫情問題,而是背後各種英雄事蹟;關注的不在只有個人賺錢,而是追求社會高品質的生活目標;關注的不在只有大人物,而是千千萬萬平民百姓和各行各業小人物的福祉,這將讓整個中國大陸人們找回失去已久的傳統美德,進而讓中國大陸人民更加的團結一致,這對過去這一年多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想盡辦法要瓦解中國共產黨在大陸的統治權威,可能會是一大挫敗。

 道德經第58章有云:“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疫情演變至今,對中國大陸而言,可謂是物極必反,否極泰來;變不利為有利,化危機為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