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縣政需要有能力變革的百里侯

  澎湖縣下屆縣長選舉,有七個人登記參選,被認為是台灣民主發展史上,少有的現象,尤其面對一個執政者尋求連任,竟然有六人參與競逐,獨立參選者高達五人,而他們為何參選?有多少勝算?相信有各自不同的緣起與盤算;但,會出現這種群雄並起的局面,多少也反映出這些人對於現任縣長施政無所作為的不滿意而跳出來與其競逐的心態。

  不過,長期觀察地方政情的有識之士則認為,重點不在有多少人出來參選,而是澎湖未來要選出一位怎麼樣的百里候來帶領澎湖人朝向永續生存與發展之路前進,這才是全體縣民應該正視與關切的重要課題。

  法國總統馬克洪在競選時曾經說過:「等待政治圈內眾星拱月,那些拱月的星子將是未來施政的『潛在包袱』,反而是擁抱人民的付託,才是未來施政與革新的最大後盾。」他的這種政治現象,正是澎湖現任執政者欠缺的,這也是導致他在全國民調排名一直處在「吊車尾」的關鍵之一。

  說的更明白一點,就是陳光復多多少少背負民進黨中央執政不得民心的『潛在包袱』,讓縣民看不出他的施政是在為全體「澎湖人」著想;也就是說,他一切的作為還是以民進黨中央的政治意旨為馬首是瞻,導致在施政與用人上,處處自我設限,無所作為,這不僅失去多數縣民對他的信任,相對的,也讓澎湖的各項建設發展停滯不前。

  為此,地方有識之士認為:馬克洪所倡議的政治現象,若能在下屆澎湖縣長選舉中發酵,將為未來的澎湖縣政帶來一次新的變革;但前提是澎湖選民能否在投票前,認清哪一位縣長候選人有此胸襟,有此能耐擁抱這個時代的巨輪並隨之前進。
  其實,一個縣政領導者要讓地方有「新的變革」並不難,歸納只有三大要件:一是終結縣民的信任危機,賴以政策的透明與共利;其次是用人方面,要符合人民的期待,建立有見識的執政團隊;三是建立世代交替機制,大膽挑戰現有「幫派政治」爛規則,並大舉晉用有理想、有能力的中生代與青年人才。

  但不可諱言,要做到讓澎湖未來永續生存與發展這三大要件,以目前登記參選的七位候選人並不多,故先撇開五位獨立參選人不談,僅就國民兩黨提名的候選人賴峰偉與陳光復的學經歷與過去的從政經驗,以及能力做一個概略的評比,譬如:
  一、學歷學術:賴峰偉有留學美國並獲得博士學位,因此,在基本的學養上遠超過陳光復。
  二、從政資歷:賴峰偉與陳光復都擔任過澎湖縣長,而賴峰偉還擔任過內政部次長、考選部長,和總統府副秘書長等要職,資歷相當完整,而陳光復則只經歷民意代表的洗禮。
  三、政績表現,賴峰偉在兩屆縣長任內,奠定今日澎湖成為「世界最美麗的島嶼」之礎石,被公認為全國「五顆星縣長」之一,而陳光復至今的民調,卻是全國倒數第一名。

  政治是現實的,過去比派系,但現在比的是人民對執政者的信任與能力。故要做澎湖的百里侯,要能不分黨派,結合民間社會形象正面與改革進步的人,形成一個正直與進步的力量並「回歸人民」的團隊。至於黨內問題,說穿了,是個人的勇氣問題;政治,不可能全仰賴黨派或制度的庇佑;簡言之,民主政治需要的是參政者個人的智慧與勇氣而不是黨派或制度,唯有如此也才能看出誰適合當領袖,誰適合當官?

  但話說回來,倘若,最後如目前民調所顯示的支持度,預期由賴峰偉登上澎湖百里侯這個寶座的話,其未來的縣政團隊幹部必須至少和他產生一個世代的年齡差距;這是為地方厚植人才,也是對全體縣民一種負責任的態度;也就是說,賴峰偉這隻「老母雞」再度披掛上陣,目的是為了「撥亂反正」,為澎湖縣政建立世代新團隊,之後,就該卸下「老母雞」的角色,而不是回來戀棧權位。

本文作者:歐文名/現任中華民國社區報刊發展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