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保命三步驟~結終網路「黃金三角」流言

 【本報訊】近日網路又開始瘋傳有關「磁力中斷的警訊」、「國際組織預報今年地球將進入地球地震年」及「生命三角」…等流言,相關內容提到一位美國救援家(道格.庫普先生)建議民眾遇到地震,應躲在桌子旁、沙發旁或牆角,而不是傳統的躲在桌子下。但是,因為地震發生的情境、人員身處的場所環境,以及世界各國的建物耐震結構均不同,不能以一概全,所以這套避難理論並未獲得各國官方的認同。有關「生命(黃金)三角」是類流言,可以追溯至2011年前已經在網路瘋傳過一陣子,內政部消防署也為此在2011年4月11日特別發布新聞並發文各級消防機關澄清。

結終最強網路流言「黃金三角??」抗震保命三步驟 去(2016)年臺南地區的金龍維冠大樓發生地震倒塌一案,許多居民第一時間驚慌失措奔逃,只想著逃生問題,但大部分建築物不會倒塌,我們常說「沒倒何需跑、會倒跑不了」。地震發生之初,家中物品、家具會先墜落,若再一昧倉皇地逃跑,極有可能遭到家具擊傷,甚至昏迷、死亡。而在臺南0206震災過後,又發現許多相關流言在網路間流傳,嘉義市政府消防局特種搜救隊林瑞哲小隊長,再次特別拜訪維冠震災生還者,現身說法教導民眾避難「別躲生命(黃金)三角」。

 近來各級政府機關透過所屬教育、消防及防災單位,積極推動宣導抗震保命3步驟「趴下、掩護、穩住並抓住桌腳」,利用這簡單易懂的觀念,在發生地震時,讓民眾能夠「先求活命,再求逃出」,先尋找遮蔽物如桌子等空間躲避,待狀況緩和後,再想辦法呼救及脫困。此外,除了要了解地震來臨時的應變,平時也需做好災前準備:

20170310122843_20510 一、居家環境安全檢視:首先必須確認的是,檢視自家住宅周圍環境,可能發生的危險,並加以改善,明確知道附近有什麼防災設施,如防災公園、避難處所、滅火設備的位置等。

 二、加強鄰居交流互助:平時就應多與鄰居交流,並且一起參加防災訓練,鄰里間的互相幫助與自救訓練,將可降低災害造成的傷亡與損失。

 三、注意自宅建物結構安全:老舊房屋應進行徹底的點檢及整修,勿任意違法加蓋或拆柱、樑、樓地板、牆壁等,以免增加結構體負荷、破壞建物結構承載能力。

 四、屋內安全總檢點:針對生活空間做安全檢查,如固定家具等。

 五、召開家庭防災會議:針對居家可能發生危險因子,擬定對策改善,並預先想好地震發生時可以躲避位置,且在家經常演練。

 六、準備「緊急儲備品」:每個家庭在家中都應該要準備「緊急儲備品」,以備災害發生受困時之用。

 七、準備「緊急避難包」:另外要準備「緊急避難包」,並且放置在隨手可拿到的地方,以便地震發生時可依照逃生計畫攜出緊急避難。

 嘉義市府消防局也特別呼籲:臺灣位於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交界處,屬環太平洋地震帶一部分,地震活動非常頻繁,但是地震來時並不可怕,只要確實做好「趴下、掩護、穩住並抓住桌腳」等3步驟,就能確保自身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