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俊賢、柯妙語/嘉義報導】嘉義市傳統文化與技藝協會獲得嘉義市政府文化局,以「美學、創新、多元」為理念,致力於推廣臺灣多元社會衍生的「食在重要」問題的探索與推廣學習,以增進日漸多元族群間之飲食文化交流,達成關懷新住民所帶來飲食文化的融合。10日於協會墨哥慢速食教室舉辦「多元美食匯集.嘉義校園上菜—主題異國料理校園推廣官能行動」成果發表。
嘉義市傳統文化與技藝協會理事長陳真真表示,臺灣自民國76年來,新住民家庭快速增加,漸漸改變著臺灣的結構。「新住民」顧名思義就是來自臺灣以外的國家,在美麗的臺灣落地生根。她們和我們僅是原生國籍的不同,但要面臨的考驗和適應,卻顯得困難重重!這群新世代的婚姻移民,大多來自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她們在適應家庭內部的各種關係之餘,還必須面對移入所造成生活、文化的調整以及族群、性別、階層等各種認同的衝突與矛盾,還要忍受不時的思鄉之情,實在是非常「心」苦。
因「緣份」,她們來到了臺灣,所以我們希望給她們一個「娘家」,一個溫馨、可倚靠的避風港,為她們提供各種友誼協助,例如免費的法律諮詢及獲得社會資源之管道,保障新住民在家庭,健康,社會,工作,教育與法律上應有之權益,培養藝術教育的素養尤為重要,這是我們正在進行中的各種活動,也是臺灣社會公平與正義的展現。
搭配特製沾醬,就能吃出不一樣的風味。海南新住民王杏特別現場示範家鄉菜「海南醃粉」,其中酸菜在南田市場裡找了好幾天才找到,「海南醃粉」有乾的與湯的吃法,乾的醃粉鹹甜香撲鼻,湯的清淡爽口入喉,王杏說,「海南醃粉」是海南省最具特色的小吃,屬於海派菜。該小吃流傳歷史久遠,在海南島北部的海口市、定安縣和澄邁縣的市鎮居民中食用比較普遍,而且是節日喜慶必備的象徵吉祥長壽的珍品。「海南醃粉」多味濃香,柔潤爽滑,刺激食慾,故多吃而不膩,愛吃辣的加一點辣椒醬則更起味,吃到末尾剩下少量粉時,加進一小碗熱騰騰的海蚌湯摻和著吃,更是滿口噴香,回味無窮。
陳理事長也指出,全球化的今天,吃這件事情,還是各地最獨特美麗的風景。料理的手法,可以看出一個家族的特性。這是食物所可以帶給人們聚集的力量,也代表著某種文化意義。來自各地的新住民,因風俗習慣不同,在餐飲上也因食材烹器等偶未雷同,而呈現的口味當然各有其美食特色值得推廣。且從食物交流中,可看出人文特色,也反映了各族群對生活環境、信仰、養生以及分類概念,因此我們更應把新住民記憶深處的母國家鄉味,透過圖片文字將風貌留住及推廣。
陳真真更強調,目前成果拓及新住民二代,在親子廚房趣學習活動中,透過課程的學習,增進家長的親職知能,並增進親子互動的機會,營造和樂的家庭氣氛,均有亮麗成績展現,將異國美食以DIY方式呈現,發揮效果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