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日進行改建的嘉義市立美術館,除A棟為市定古蹟依文資法維護外,B、C棟非古蹟,文化局表示必須考量結構安全問題,作必要得拆除及外觀融合。
為解決原B棟建築物改建為美術館結構承載強度不足之問題,正進行拆除重量較重、有脆化現象的外牆,減輕建築物重量,提高耐震性能,再以輕質隔熱的CLT木質牆面 玻璃帷幕進行拉皮,使ABC棟外觀有融合。
嘉義市立美術館現址即舊有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由中山路、光彩街、廣寧街與蘭井街圍繞而成一個梯形的基地,原有四棟建築物為A棟:市定古蹟;B棟:原菸酒成品倉庫;C棟:原酒類倉庫;D棟:原菸酒供應門市部。設計完成之美術館,建築上透過B棟建築立面搭配A棟古蹟立面,以最新的多層次實木結構積材工法(*CLT-Cross-Laminated-Timber)創造新的木構立面,利用開窗與網印玻璃刻印日治古蹟磁磚立面,讓原先與A棟古蹟格格不入之B棟立面互相銜接;同時於B棟後側增建一大挑空之玻璃盒子,翻轉正面入口由吵雜的中正路轉為安靜的內院空間,並整合原先A、B、C三棟各自獨立的空間秩序,使得增建後的B棟與A、C三棟建築物有明確的主從關係;因B棟增建而使得原先不規則的內院轉變成有明確向度的直角三角形內庭,戶外各處擺放的公共藝術與寧靜的內庭空間,更能創造符合嘉義市文化氣息之入口庭院空間。
嘉義市立美術館籌建自101開始「可行性研究與規劃委託案」,103年選定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為美術館預定地;105年完成設計;107年3月29日開工經6年的努力,才進入施工階段,為維護保存A棟古蹟不受損,工程進度非常緩慢,目前市民關心的外牆拆除是施工過程的一部分。
嘉義市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是市政的重點之一,本案透過古蹟活化再利用、新式木構建築設計的手法,將原先菸酒公賣局的日治時期建築物轉變成是一個小而美的美術館,不僅兼顧古蹟修復及美術館空間再利用,建築設計深具挑戰,同時更具地方特色。市政府期待新的美術館重視不同文化與不同社群間的多層次對話,以促成市民間的互動與理解,作為市民接觸全球當代藝術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