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俊賢、柯妙語/嘉義報導】嘉義市參加第24屆建築園冶獎評選中,分別在公共建築景觀類、校園建築景觀類、透天建築景觀類等3大獎項中獲獎,得獎單位代表於這月13日前往總統府,由蔡英文總統接見表揚。市府在(21)日舉行頒獎記者會,肯定並感謝市府團隊努力,將嘉義市打造成為友善環境的宜居城市。
涂醒哲表示,嘉義市很榮幸能獲得2018建築園冶獎,這也是嘉義市政府參加園冶獎歷年來,首次獲得總統接見。近年來,市府重視公共建設、私部門建設與工程表現,在第24屆建築園冶獎評選中,嘉義市分別在公共建築景觀類、校園建築景觀類、透天建築景觀類3大獎項中有7件作品獲獎,其中公部門6項,1項來自私部門。園冶獎帶動城市美學,有美學觀念就能帶動良好居住環境品質,違建亦不致到處可見,是項非常值得推展的建築運動。未來,市府團隊也將致力透過公私部門夥伴關係的合作,繼續推動城市美學,共同打造嘉義市景觀風貌。
嘉義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冠衡表示,建築園冶獎由民間主動發起,所有的資金都是由民間募集,舉辦至今已經20年了。早期蓋房子都很生硬,只重視硬體,缺少園林景觀去做綠化及美化。最早從高雄市開始推動,幾年後,嘉義市建築開發公會也成為主辦單位之一,不論公私門都非常踴躍參與。活動的評審過程中完全透明公開,評審包含專家、學者、官員,甚至有二分之一以上是民眾。
呂理事長強調,都市之所以會美,就是因為建築的改變,經過幾年下來的努力,嘉義市都市景觀開始有所改變。建築是百年的事業,園冶獎透過民間的力量與公私部門結合,讓都市的景觀及美學能更向上提升,居民所居住的建築環境不再是硬邦邦的水泥森林,而是有很多的景觀、園林及不同的創意所激發出來的建築運動。
素有「南部建築界金像獎」之稱的建築園冶獎,今年以「智慧綠建築‧友善心環境」為主軸,著重於「友善環境」為出發點,符合節能減碳及簡潔易用原則的智慧綠能建築,以因應地球暖化及氣候異常,建築必需面對的缺水、缺電等能源、資源短缺的問題。藉此獎項鼓勵優良建築景觀能兼顧藝術、綠化、環境永續、在地化且與國際接軌。
今年度嘉義市共有以下7件獲獎作品:公共建築景觀類︰「嘉義市火車站站前廣場」,自1933年,站前廣場多次變動,都以〝車〞為主,此次改造依機車、小客車、計程車及公車四種車輛的特性,規劃動線,融合古蹟車站、廣場的人文歷史,賦予嶄新面貌!「嘉義市東門圓環整修工程」,借尿尿小童基座營造高山鐵路故事牆;諸羅樹蛙演奏各種樂器,突顯嘉義為管樂之都的特色;荷蘭人野史記載之奔跑、哺育的梅花鹿及展現台灣最早城柵(1704年) 圖騰。「棒球原鄉 KANO 園區」,棒球大道以中山路BRT車站為起點,將棒球歷史結合地方的文化、歷史軌跡和都市紋理,融入休閒遊憩機能,成為嘉市棒球文化展演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