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預防腸病毒傳播 防疫總體檢

        貝萊登幼兒園確實督促「濕、搓、沖、捧、擦」的洗手5步驟
 
 
    【記者蔡俊賢/嘉義報導】時序進入夏季,嘉義市衛生局為了預防開學後常見的腸病毒流行風險,3月份起展開國小與幼兒園的預防查核輔導,以減少校園傳染病傳播、保護學童健康。東區衛生所(6)日來到貝萊登幼兒園,查核輔導園方是否落實疫情通報與停課機制、洗手設備是否符合規範、環境消毒與記錄是否確實及園內衛教宣導等項目。
 
    東區衛生所每年衛生所都會針對轄內國小、幼兒園做兩次普查核,由於腸病毒包含一大群病毒,單次感染無法對所有病毒型產生保護力,幼童一生中常會感染好幾次腸病毒,林唐逵主任表示,目前市面上尚無特效藥及疫苗,只能透過校園與家庭環境,讓幼童及早把握正確洗手原則:正確洗手5步驟「濕、搓、沖、捧、擦」及洗手5時機「吃東西前」、「上廁所後」、「看病前後」、「擤鼻涕後」及「接觸寶寶前」,方能有效降低腸病毒、流感、腸胃炎等幼兒常見傳染病風險。
    東區衛生所林唐逵主任、李琇如園長呼籲老師及家長要提高警覺
 
    林唐逵強調,腸病毒感染以71型最容易導致嚴重的併發症,5歲以下的幼兒為重症的高危險群,近年來陸續發生流行疫情的腸病毒D68型,以發燒、流鼻水、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狀表現為主,與典型腸病毒常見的疹性咽峽炎或手足口病等症狀較不相同,呼籲老師及家長要提高警覺。
  園長李琇如也表示,為了預防校園傳染病傳播,讓家長安心地將寶貝送到幼兒園,學校定期在課後時間以500PPM的漂白水(10公升自來水加100cc的家用漂白水)來擦拭課桌椅、門把、扶手及拖地等,平時更由老師以活潑的「洗手歌」教導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確實督促在正確洗手時機,落實  「濕、搓、沖、捧、擦」的步驟。
 
    衛生所提醒,無論哪一型腸病毒,孩童如果生病,應儘速就醫,並請假在家休息,落實「生病不上課」的防疫觀念,腸病毒均透過糞口、飛沫或接觸傳染,最有效的預防方法為做好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減少出入擁擠的公共場所,以降低傳播風險;如發現家中幼兒出現肢體無力麻痺,或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到大醫院就醫,以免錯失治療的黃金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