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俊賢/嘉義報導】一群脊髓損傷者脊髓損傷者透過音樂課程,發揮「飛躍音符~鼓動奇蹟」,嘉義縣脊髓損者協會音樂班連續2年獲得勞動部公益彩券回饋金補助,以及來至社會各界多方的協助,今(31)日在嘉義市檜意森活村舉行陶笛音樂成果發表會。該協會儘管學員們的行動大多需要依賴輪椅,不過他們的想像力卻沒有設限,讓成員發揮學習音樂技能之能力,也利用課程規劃,促進團體成員互動,增進其社會適應及人際互動能力,提高成員內在自信,並能勇於面對人群,進而在大眾前展現自我,發揮表演技能,使成員有動力朝人生目標前進,讓生命發光。

脊髓損傷的學員坐在輪椅上,跟隨著音樂的節拍讓人感受到學員們對音樂的節拍和生命的熱情,這場陶笛音樂成果發表會,在檜意森活村廣場舉行,同時活動當天邀請知名三大團體共襄盛舉:一個多元的[王董樂團] ,以音符串連人心,用音樂感動人性!期許社會每一角落都是散發愛與希望。「嘉義陶笛樂團」 是目前台灣唯一一團編制完整的複管陶笛樂團,活動多元豐富,充滿活力、熱情又歡樂的演出。另外,嘉義市文藝作家協會劉婉如、呂嘉民多位書法名家現場揮毫募款贊助該協會為社區家園募款。
嘉義縣脊髓損傷者協會理事長張榮富表示,去年著手脊髓傷者音樂學習計畫,協會160位傷友,75%為重度身障者,120位雙下肢截癱及四肢癱瘓者,我們一直在思考能學什麼?傷友也抱著可有可無,人生不就這麼在過嗎?學習陶笛計畫送台南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通過時,生命剎那間燃起了一絲光亮,也開始了不一樣的人生體驗課程。他說,去年學習時,頸髓傷者手指不靈活,按不住陶笛孔,我們退縮了!非常慶幸貴人總在我們有需求時及時出現,教陶笛老師鍾靜儀和打擊班莊雨文看見大家的問題,開始讓手部功能不好的傷友拿起了鈴鼓、沙鈴、吊鈀,學生展現創意和發掘自己潛能,只要花心思了解學生及學習的過程與本質,便能夠創造更成功的學習環境。鍾莊老師的出現,讓學員敲出不一樣的音樂人生,原來快樂也是能再度擁有的。

協會總幹事許錦雪指出,協會傷友平均受傷年齡為29歲,正值青壯期,任誰都無法接收大好前程受到重重一擊。為了協助脊髓傷友,減輕傷友家庭沉重的負擔,並訓練一般脊髓傷友生活重建及職業訓練經濟自主等,協會計畫未來興建「脊髓損傷者生活重建家園」。三年來家園募款不盡理想,至今只募得100多萬,但協會為傷友努力的腳步不曾停歇。最欽佩的是去年9月課程結束至今年5月份沒有講師經費的8個月裡,學員仍持續每週六到協會自主練習,我們看見了曙光。今年8月取得嘉義縣市街頭藝人雙證照,學員擁有了自信及對自己的肯定,他們是一群不向命運低頭的勇士,如旭日東昇 迎向朝陽~散發不同的生命力。

嘉義陶笛樂團指導老師鍾靜儀表示,嘉義縣脊髓損傷者協會每個成員的背後,都有令人心酸的故事。但是,他們並沒有因此而喪失鬥志,他們勇敢地面對事實,走出自己的人生低潮,學員們用陶笛樂音譜出一首首完美的樂章,用太鼓舞出他們對生命的熱愛。嘉義的在地團體--嘉義陶笛樂團,由蔡耿昌團長帶領,我們的年紀雖小卻常常受邀香港、中國大陸、日本、韓國,今年四月受邀至義大利參與國際陶笛節演出,我們是台灣唯一的受邀團隊,而且我們成功的將台灣陶笛音樂帶到了國際上。嘉義陶笛樂團很榮幸受到協會的邀請,學到他們永不放棄的態度及大愛的精神,能與這群生命鬥士一起為社區家園募款活動而努力,也期待我們今天的演出能滋潤在場每一位嘉賓的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