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在嘉.典藏未來」張縣長就職3週年

   
   
    【記者蔡俊賢/嘉義報導】嘉義縣長張花冠12月22日上午在第一次啟用的民主廣場舉行就職3週年記者會,從推動文化觀光、爭取「國寶館」、串聯故宮南院和蒜頭糖廠的「Double S景觀橋」到「博物館聚落群」的企圖心,張花冠不但翻轉了文化沙漠污名,還贏得文化綠洲讚譽;尤其2018在嘉義登場的臺灣燈會,將完美結合光影藝術科技與燈會節慶,突破「燈籠式」的傳統燈會,嘉義將站上臺灣舞台,讓世界看見。
    張縣長在立委任內爭取的故宮南院,是落實文化分權、藝術下鄉的典範。她提出「文化觀光新時代」理念,強調文化不是奢侈品,更不是上位階級才能享受的品味,而是庶民百姓的日常,文化更應結合觀光旅遊和產業,成為當代的動態展演,才能繁榮地方,成就經濟往前發展。
    故宮南院是嘉義縣數十年來最具規模的建設,這是一座國際級博物館,匯集了亞洲藝術與文化精髓,除了常態展覽,105年12月的「日本美術之最—東京、九州國立博物館精品展」,與東京國立博物館和九州國立博物館攜手鉅獻,是日本前所未見、最高規格的海外展覽。
    今年2月和12月,縣府與南故宮、台灣大哥大合作,推出「2017繽紛亞洲.故宮南院湖畔音樂會」和故宮南院花火音樂會,邀請日本Bossa Nona天后小野麗莎、日本聲樂家Asako Tamura田村麻子等帶來膾炙人口的歌劇選粹、交響樂作品,以及重現20年來感動人心的跨世代金曲,來自國內外的熱情觀眾塞爆會場,盛況空前,堪稱嘉義史上最具水準的大型音樂鉅作之一。
 
    張花冠在第二任的第三週年,爭取在故宮南院設置「國寶文物修復展示館」(國寶館),成為國內文物保存維護的重要據點,縣府並規劃在南故宮北側入口設置連接蒜頭糖廠的「Double S景觀橋」,另外,已完成先期規劃的蒜頭大橋未來將採景觀橋方向設計,與故宮南院相輝映,成為嘉義新地標。
    縣府團隊也以故宮南院為核心,規劃興建茶業體驗博物館、微型文創園區及「MOMA當代藝術館」,各式館群群聚的文化觀光景點,將交織成全臺第一個「博物館聚落群」。
    除了文化觀光新時代的亮麗成績,張花冠還向鄉親報告產業和農業新時代政績,包括縣府自力開發的大埔美精密機械園區和馬稠後產業園區,引進147家廠商,目前興工率67%,進駐的知名大廠包括台灣佳能、上銀科技、和大工業等,還有製作冰淇淋的永成利企業和鮮釀啤酒的冷研科技等多家觀光工廠,未來將創造35000個工作機會、1200億產值。
    農業部分,除了高經濟價值的阿里山高山茶、甜瓜,以及自創品牌的柿子、高接梨等多種消費市場一枝獨秀的農特產外,嘉義縣生產的小番茄連續多年在全國大賽中大放異彩,幾乎囊括前段名次,因品牌名氣響亮,帶給果農豐潤的收益。
    記者會中張花冠與張明達、副縣長吳芳銘、秘書長張志銘和故宮南院副院長李靜慧等人,將樂高堆製而成的青花瓷、龍藏經、景觀橋和翠玉白菜模型放在嘉義地圖,象徵嘉義文化觀光蓄勢待發的新面貌。
    2018嘉義燈會是明年嘉義最大的盛事、10年來嘉義人最光榮的慶典。今年3月開始,張縣長分別前往日本、越南、新加坡、韓國等國,邀請當地觀光旅遊部門明年燈會期間來「嘉」展燈,縣府團隊主動尋求與當地旅遊業者合作的機會,拓展燈會期間前來嘉義觀光的國際旅客人數。
    張花冠指出,過去臺灣燈會都以「燈籠」為主要展演形式,再以人物、動物、建物等造型進行發想,製作出不同類型的燈籠,明年在嘉義舉行的臺灣燈會除了傳統的花燈與燈籠外,縣府團隊將結合「光影藝術」(light art),以空曠的黑夜為幕,以故宮南院的湖畔為意象,透過科技手法的呈現,作為光影藝術的舞台,提升嘉義的能見度,讓國際看見故宮南院,看見嘉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