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在嘉義」成果展 交融新舊聚落的故事

 
   
   【記者蔡俊賢/嘉義報導】嘉義市各社區中蘊含豐厚的歷史人文與特色資源,藉由市府推動社區營造,與關心地方的夥伴們共同為環境持續努力,4日在鐵道藝術村4號倉庫,舉辦「好家在嘉義」成果展。活動串聯鳳梨會社、倍榮愛鄉社區、後驛、精忠、太平、東川、荖藤、長竹、及新店、中庄、蘭潭、劉厝、芳安里辦公處等亮點社區,辦理社區能量市集,現場還有好家在微電影、音樂市集派對等,展現社區累積與在地創意能量。
  活動安排後驛社區巡禮,從北港車頭花園的燒烙壁畫屋、後驛柑仔店,以及今年社區認養一處閒置22年的醬菜工廠並開放給在地青年作為創業基地,由市長涂醒哲正式揭牌。
   尤其特別的是,今年社區規劃師不僅重複使用木頭廢料,將清潔隊修剪下來的行道樹,打造生態圍籬,化身為城市中的地景藝術。也將磚塊、水泥塊資源再利用當建材或重新拼貼成地景,垃圾變黃金。
   
   舉辦成果展的後驛社區,又被稱為北港車頭,在社區規劃師和青年協助改造下,104年將閒置空地轉變為居民凝聚情感的場所,105年改造後驛柑仔店,除販售便當、飲品,還有在地燒烙文創商品。燒烙藝術亭的太陽能光電系統自發自用,「自己燒烙的電自己發」,相當環保。106年持續參與「社區規劃師駐地環境改造計畫」,彙整社區內多元且豐沛的組織能量,如後驛社區發展協會、後驛里辦公處、嘉義市佛光山博愛社區大學、翻轉嘉義工作隊、檜木燒烙工作室等,共同協力促成閒置已久的醬菜工廠,成為充沛活力的青年創業基地。
   
   涂醒哲騎上駐地年輕人製作的導覽自行車,前往「將才工場」,問候進駐的青年店家。涂醒哲說,透過此計畫引導市民關心居住環境,啟動社區產業創新,共同打造融合地方美感經驗的生活環境,形塑嘉義市特色亮點,讓更多人感受到「好家在嘉義」;「將才工場」不僅有手工皮件、咖啡、甜點,也有在地年輕音樂人現場演出,吸引許多民眾駐足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