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熱傷害 炎炎夏日3撇步報你保安康

  【記者蔡俊賢/嘉義報導】熱翻!炎熱天氣也讓中暑、熱衰竭病例暴增,醫警告「夏天也會心肌梗塞」。8月正是台灣最熱的時節,炎熱的氣溫屢創新高,不僅在戶外、在室內同樣讓人熱得不舒服!涂醒哲提醒民眾掌握「溫度調節」與「補充水分」 2大散熱原則,就能避免熱傷害,炎炎夏日,常保身體安康。
  涂醒哲表示,夏天氣溫升高,如果過度在戶外曝曬,大量流汗鹽分過度排出,一定要記得補水以免導致頭暈、頭痛、低血壓、視力糢糊,甚至昏倒的熱衰竭,嚴重者體溫高於40度,往往可能中暑致死。他說,身體水分蒸發,未補充足夠水分,會讓血液變得濃稠,不但可能出現冠狀動脈或腦血管堵塞,嚴重時導致心肌梗塞或腦中風,脫水現象也會讓心跳加速,容易引發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在室內也不能掉以輕心,太悶熱也會產生熱傷害。
  涂市長身為醫師,特別關心在高溫高濕環境下工作或運動的民眾、老人、小孩、有心血管疾病、三高患者(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呼籲這些高危險的市民朋友,要注意熱傷害。現場也示範,如果發現身邊有人出現中暑症狀,要儘快協助迅速離開高溫環境,仰臥休息,利用毛巾或海綿浸水拍拭身體,或是在身上擦水並搧風以降低過高的體溫,儘速送醫。
  衛生局呼籲市民朋友們,上午10時至下午2時太陽熱度最高、紫外線最強,外出請做好預防的準備措施,盡量別在大太陽底下久留,預防熱傷害3撇步, 建請這樣做:撇步1多喝白開水,要定時喝,不要等到口渴才喝!夏季要避免含酒精及大量糖份的飲料,飲用室溫的白開水才是解渴的飲料。運動前、中、後都要視流汗及自己的身體狀況適合的水量,避免脫水。撇步2選對時、地活動,溫度、濕度都要緊!戶外活動要安排在氣溫較低的早晨或傍晚時間,以提供遮陽或有冷氣空調的活動場所為佳。特別提醒家長,應避免將小孩單獨留在車內,以免密閉的車內溫度短時間內迅速上升,導致車內的小孩發生熱傷害。撇步3注意穿戴,吸濕排汗與防曬,樣樣不可少!夏日服裝以輕便淺色系、透氣排汗的衣物為佳,外出時可戴寬邊帽及擦防曬乳液,保護身體避免曬傷,戴太陽眼鏡隔離紫外線以保護眼睛,穿著支撐力佳,質輕且防水透氣的運動鞋,預防香港腳。
  衛生局保健科長林秀猜表示,當有疑似中暑等熱傷害徵兆出現時,如出現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 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儘速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