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去(107)年全國新生兒腸病毒併發重症確診個案共11例,其中8例死亡、死亡率高達7成以上,感染的腸病毒型別有8成是伊科病毒11型。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日前公布108年首例新生兒感染腸病毒併發重症確診個案,為彰化縣新生男嬰,出生後5天因出現發燒症狀,經檢驗審查為腸病毒克沙奇B5型感染併發重症,個案治療後症狀改善已出院返家。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於13日上午在縣府新聞處前咖啡藝廊簡要說明個案情形。
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表示,依照今年與去年的資料看來,新生兒腸病毒重症的發生沒有季節性,所以家長和醫師全年都要注意,新生兒感染腸病毒併發重症依照去年全國的資料共11例有8例死亡,所以死亡率高達7成,家長在早期治療及早期發現方面一定要配合醫師,專家也建議一定要早期使用免疫球蛋白,尤其是在敗血症的症狀出現的前2到3天,越早使用對降低死亡率的效果就越有機會,所以要請醫生和家長特別注意。腸病毒71型往年都是在4到6月的時候會步向高峰,重症的發生也是在這時候最會發生,但是現在的腸病毒重症全年都會發生,所以所有的家長都應該提高警覺。
葉局長指出,感染途徑的兩個來源,一是媽媽感染後傳染給小孩子,另外就是小孩出生後,在小孩所接觸的環境中感染到腸病毒,這次個案是在出生後的第五天開始有發燒的症狀,而媽媽也沒有發燒感染症狀,所以研判應該是出生之後,在環境當中接觸到腸病毒才感染的。縣內所有新生兒會接觸到的環境,如托嬰中心、坐月子中心、病嬰室、嬰兒室,我們今年都會嚴格做一個感染控制措施的要求,特別提醒所有的醫護人員,除了洗手之外,還有手套、保溫箱的消毒,都必須要徹底來執行監察它感染的機會。
社會處長王蘭心表示,新生兒以及孩子們的腸病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衛生局很努力地在做防範的宣導,社會處更是責無旁貸,我們知道免疫球蛋白是可以救孩子們的,所以如果中低、低收入戶以及經評估需要這筆經費的家長,社會處會全力配合衛生局,全力協助家長,因為救孩子才是最重要的第一個要務,社會處與衛生局有出力、有出錢,希望家長能放心,縣政府準備好了,最好不要發生,但是如果真的不幸的話,政府會全力協助。
彰化縣衛生局表示,此男嬰發燒後,醫師發現有異狀,迅速由該婦產科診所轉診醫學中心就醫,後續轉入加護病房同時給予免疫球蛋白(IVIG)治療,經治療後症狀改善出院返家。此個案為早期發現、及時轉診、加護治療的成功案例。衛生局亦於通報第一時間進行疫情調查,同時加強個案安置的婦產科診所嬰兒室環境清消及人員健康管理,並持續監控相關疫情變化。
衛生局日前召開腸病毒重症處置諮詢委員小組會議,中區腸病毒召集人遲景上醫師(台中榮總前小兒科主任,現為童綜合醫院副院長)提醒:107年流行的新生兒腸病毒重症,是新興的傳染病現象,以往罕見。家長、婦產科醫師、小兒科醫師必須提高警覺,做到「早期發現、及時轉診、加護治療」三步驟。針對新生兒腸病毒重症,專家提供以下的臨床處置建議:1.新生兒出現疑似敗血症症狀時,應考慮腸病毒感染。2.建議於新生兒腸病毒重症可考慮使用 IVIG (免疫球蛋白)(雖然目前治療效果尚並無定論)。
針對第二點的治療建議,即日起,通報腸病毒重症個案如為彰化縣中低、低收入戶,其 IVIG (免疫球蛋白)費用由縣府補助。
新生兒腸病毒重症的感染來源,除了來自母親之外,主要來自接觸的環境。衛生局即日起將密集強化縣內設置產兒科醫療院所、產後護理之家的感控查核,特聘請感染科醫師協助逐家針對轄內托嬰中心進行感控輔導訪查,提升醫療人員及民眾對於新生兒腸病毒防治認知及警覺性。
新生兒可能經由孕婦分娩過程或產後人際接觸等途徑感染腸病毒,常見好發於新生兒的腸病毒為伊科病毒及克沙奇病毒。孕產婦要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避免出入人潮擁擠和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產前14天至分娩前後如有發燒、上呼吸道感染、腹瀉、肋肌痛等症狀,應主動告知醫師。新生兒照顧者應注意新生兒感染腸病毒3大警訊(發燒、活力下降、喝奶量變少及腹脹),一旦發現新生兒出現上述初期症狀,應儘速帶至醫院接受治療。臨床醫師如遇下列狀況:1.孕產婦或其家中成員有疑似發燒或感染症狀、2.嬰幼兒因發燒住院、3.任何新生兒疑似敗血症,都需提高警覺可能是新生兒腸病毒的感染。
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第18週(4月28日至5月4日)健保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計7,183人次,較上週增加12.7%;各區就診人次均呈上升,其中花東地區上升幅度較其他地區為高,且近3週均檢出腸病毒71型輕症個案。今(108)年累計8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分別感染腸病毒71型4例、腸病毒D68型2例、克沙奇A10型及克沙奇B5型各1例。
衛生局呼籲,除了新生兒腸病毒,感染容易造成併發重症的腸病毒71型及腸病毒D68型也蠢蠢欲動,家中有嬰幼兒的成人工作或外出返家務必先更衣,摟抱、餵食嬰幼兒前,應以肥皂正確洗手;若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在家休息,不要上學,且儘可能不讓病童與其他幼童同室,並儘量減少接觸,病患排泄物(糞便、口鼻分泌物)應小心處理,處理完畢也要立即洗手;5歲以下的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的高危險群,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要注意觀察病人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尤其在發病後72小時,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腸病毒重症責任醫院(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秀傳紀念醫院、彰濱秀傳紀念醫院)接受適當治療,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與會貴賓還有縣府社會處長王蘭心、童綜合醫院副院長遲景上、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主任錢建文等人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