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避免懷孕婦女因產後(前)憂鬱而發生自我傷害或其他意外等,彰化縣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自104年起與設有婦產科之醫院及產後護理機構合作,持續辦理「孕產期心理健康促進宣導」,加強增進孕產婦及家屬對於產前產後憂鬱症的預防及認識。本(107)年度衛生局再加開辦理「孕產婦身心共同照護專業人員教育訓練」3梯次,提高照護人員對高風險族群辨識之敏感度識能,分享對孕產期身心困擾的因應策略、資源連結,彰化縣衛生局期望培育更多孕產婦照護專業人才,以維護孕產婦之身心健康。
經常聽聞的產後憂鬱症不一定只會在產後發生,婦女懷孕時因體內賀爾蒙發生變化,對身體機能與腦部情緒控制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加上孕產婦對生產的擔憂、外觀改變(身材變形)或產後因照顧孩童活動受限…等因素,情緒容易起伏而導致憂鬱情形。常見狀況包括:情緒低落、失眠、退縮或容易暴躁、與懷孕前顯著差異之性格變化(活潑外向者變得封閉、對喜歡的東西沒興趣)、飲食障礙(暴瘦或暴肥)、怕自己照顧不好小孩而有罪惡感…等,嚴重者甚至出現傷害自己或胎兒等風險,以上症狀如持續數周甚至到數個月,應立即就醫。
民眾若發現自己或身邊親友有疑似產後(前)憂鬱症之症狀,可逕至設有身心科(精神科)之醫院或精神科診所就醫,或向婦產科、家庭醫學科醫師反映問題再視評估結果接受轉診,如擔心服藥是否影響胎兒,可向主治醫師或藥師進行用藥諮詢。
彰化縣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呼籲,有問題發生不要害怕就醫,也鼓勵孕產婦的親友多給予陪伴與支持,有身心健康的媽咪才有健康快樂的寶寶,母親節將近,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祝福天下的媽媽跟準媽媽母親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