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潭邊百年燈猜~心懷感恩與謙虛
潭邊村原是一個從事農漁業的小村莊、在清朝時代出了八位秀才、在當時也算是個少見的現象。可見是一個頗有文風之村。潭邊村的燈謎、據我的父親所聽口述、為日本時代 先祖父許贊在馬公天后宮見有人辦猜燈謎、於猜射之際、心裡想著、自己亦可為之、便於回村之後、約集好友歐維謀等識漢文的村人、共同舉辦上元燈猜的活動!由於馳名鄰近庄鄉、被外社人稱為燈猜巢(siū)...
初創時期的謎題範圍、在於四書、(也有以論語、詩經單書為謎目)古文觀止、幼學瓊林。以及普讀的千家詩、千字文、三字經昔時賢文、人生必讀。也有指南尺續、朱子治家格言、甚至宗教經典明聖經和常用成語、其中還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俗語、最受村人注目喜愛、正所謂有雅有俗方能成為全民共同欣賞的活動。
時間來到日治時代的中期、日語已進入謎題之中、例有一題面畫一紅圓點、猜射專賣品一謎底為:あかたま赤玉,為一款水果酒。又謎題為:燈市 猜禽類一 謎底為~火雞(街)亦可見當時馬公街「街市」的相對關係。
漢文書句常做是主燈人的學力內涵表現、謎面以固有的文章詞句為最佳、再來即是自己讀書心得、自做題目的表現、要能讀來順暢達意、先人讀書多沿襲古人教授之方、不解不釋首先學讀篇文、一次又一次…及至能背誦方學認字。接著再學唸第二篇、及至能背誦並學習第二篇之生字、並再從第一篇背到第二篇、接著學唸第三篇及至能背誦並學生字、再從第一篇背至第三篇…故讀完一本書、也背完了一本書。所以讀漢文的長輩、常能出口成章、因為書讀得非常熟徹、記在心中難以忘懷。而塾師稱作先生、先生授書之嚴令人敬畏!
先生授課除了讀書以外,並教作詩聯對、算盤、以及猜燈猜、據傳潭邊村東明宮曾銜旨立善堂著善書、哪吒太子曾在落壇時、用燈猜給弟子猜、題為:青布包黃布、黃布閣包豆豉婆。 (木瓜)。一時傳為佳話…大東亞戰爭起、各項民間活動一時皆受管制停止、潭邊燈猜首次因戰事中斷舉辦...戰爭結束日本投降、
中華民國來台接收、多年未見的民間活動、諸如宮廟慶典歌仔戲布袋戲等等、在台灣各地幾乎常常上演、潭邊燈猜也於光復後由村人歐天錫先生再次復興!再度燃起燈猜的熱情、當初的猜謎、連未讀書識字者、也能經人告知謎題猜中俗語、水族動物、日常用品等。獎品非常簡單、比如鉛筆2枝、信紙一本、香菸幾枝...
但樂趣勝過物質、大約民國七十年後、燈猜開始產生變化、原因為新一代的加入、他們的謎題謎底是為中文國語、所以凡是在猜名詞俗語之下、皆加上(國)表示答案為國語。隨著長輩的年老、新生代全面主燈謎題却反過來了、答案台語却要標注(台)!再經過這麼多年的磨合、如今已毋須標注(國台)、語言已然融合在一起了、國台語互通、或由猜謎者自行猜想也可得知。光復後的燈猜並不順暢、斷斷斷續多次、有一次家父在上元節、自己在家中客廳搭一木架、自娛教育子女、却引來村人塞滿客廳參與猜射。
沒猜謎的歲月、異常無趣...當時村長與幹事、也買了謎書抄題供村民猜、維持了幾年。年輕時常到朋友家聚會、就常做燈猜自娛、此間為民國70年之前、我也曾在歐自督老師的家猜過燈謎、這些年村中沒有燈猜晚會、但燈猜種子已在發芽!
民國八十年的元宵節我在村人家中、辦猜燈謎同樂、歐自督老師亦來現場、並表示明年他將舉辦正式燈謎晚會!翌年果然如期舉行、大振村民人心、我家也立即表示續辦來年的活動、從此未曾再停過。
公元2000年時、與父親查證燈謎歷史、當時父親已七十多歲、出生時即有燈猜、若往前推算當屆百年!故於2000年之上元節、對潭邊村民宣佈:潭邊燈猜100年!後也經鄉長陳振中舉辦的「潭邊百年燈猜慶上元」活動加以確認!
燈謎到今天、創會先人功勞最大!承先啟後的前輩讓我們得以見識燈猜居功亦偉、歐天錫先生歐自督老師也適時肩起復興的續篇。堂兄許秉川三本謎學著作、堪稱經典!
近年潭邊燈謎、歐自督老師邀請吳文生陳美凰兩位老師的加入、也把潭邊燈猜加進了更多元的面貌、鯊魚叔叔街頭藝人的串場表演、曾根旺老師的八音開場、公部門經費的補助、都是前所未有的充分、主燈內涵隨著歲月不同、與時俱進、2022年潭邊燈猜更發表新的「雙語」謎格。
100多年來的艱辛敘述不完、也難詳盡誌、無非為先賢累積所成就!
到如今前輩彫零、少子化的問題亦波及燈猜生態、「獨缺主燈者、不乏猜謎人。」薪傳出現斷層、現今社會工作繁忙、願意每年動腦製作幾百條原創燈謎、實屬困難!
後繼傳承為目前最大問題、必須要有奉獻精神的人、此延續的任務才能成功、吾輩尚待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