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峰林家宅園-「宮保第」第二進名人墨跡

  ◆參觀隸屬下厝的「宮保第」與「大花廳」,藉由認識霧峰林家之過往,了解臺灣百年來之歷史,同時欣賞傳統建築之美。

可能是 9 個人和寺廟的圖像

  ◆「宮保第」第二進轎廳的牆面保存最完整,兩側珍貴的書畫,有清朝大臣李鴻章(作品4堵/4屏)和泉州狀元吳魯(作品2堵/2屏)的墨跡。經古蹟彩繪技法修飾,值得仔細端詳一番!

  ◆吳魯墨跡:「夫族茂麟趾,宗固磐石,跨蹍昌姬,韜軼炎漢。元宰比肩於尚父,中鉉繼踵乎周南。分陝流勿翦之歡,來仕允克施之譽,莫不如珪如璋,令聞令望。〖朱茀斯皇室家君王者也〗。本枝之盛如此,稽古之政如彼。用能免群生於湯火,納百姓於休和。草萊樂業,守屏稱事。錄王元長曲水詩序奉 肅堂弟吳魯」。墨寶文章摘自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 》之一段內容/全文請自行參閱相關文章(註:其中墨跡文章標〖〗處10字,王魯略過未書寫;「王融」字「元長」,文中「王元長」,即「王融」)。

未提供相片說明。

  ◇吳魯(1845年~1912年),字「肅堂」,號「且園」;福建省泉州府晉江人,歷史上是泉州最後一位狀元。

  ◇王融(467年~493年),字「元長」,琅邪郡臨沂縣人;南朝宋中書令王僧達孫,南朝齊重要文學家;《三月三日曲水詩序》 是其代表作之一。

  ◆李鴻章墨跡/四屏:「予見懷素一帖云:「少室中有神人藏書,蔡中郎得之,古之成書者欲後天地而出」,其持重如此,今人朝學執筆夕已泐石,予深鄙之。清臣以所藏拙書,一一摹勒,具見苦心。此猶率意筆,遂為行世,予滋懼焉。雖然予學書三年,不敢謂得古人三昧。而書法至余,亦復一變。世有明眼人,必能知其解者。予性喜書,而懶矜莊,鮮寫“寫”至成篇者,雖無日不執筆,皆縱橫斷續,無倫次語耳。偶以冊置案頭,遂時為作各體,且多錄古人雅致語,覺向來肆意,殊非用敬之道。然余不好書名,故書中稍有澹意,此亦惟自己能知之;轉疑前人作書不肯苟且,亦不免為名字所使耳。 李鴻章」。(註:「宮保第」第三屏「鮮寫寫至成篇」,2018-秋拍-帝圖拍賣/李鴻章-書法四屏則寫為「鮮寫至成篇」;釋文反覆核對,也感謝臺灣簡銘山等多位書法名家之協助與指正)。

可能是 1 人和寺廟的圖像

  ◇李鴻章(1823年~1901年),安徽合肥人,字少荃、子黻、漸甫,號儀叟、省心,諡文忠,人稱李中堂、李傅相。李鴻章歷經討伐太平軍、平定捻軍、洋務運動、清法戰爭、甲午戰爭、義和團運動,是清朝地方武裝淮軍的創建者,曾為清朝建立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官東宮三師、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爵位一等肅毅伯。因其盡忠輔清,與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李鴻章(光緒廿七年)去世之前,曾寫下絕命詩:「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海外塵氛猶未息,請君莫作等閒看。」。梁啓超著有《李鴻章傳》,稱「李鴻章必為數千年中國歷史上一人物」。

  ◆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酣古齋帖跋〉:

  「余見懷素一帖云『少室中,有神人藏書,蔡中郎得之。古之成書者,欲後天地而出。』其持重如此。今人朝學執筆,夕已勒石,余深鄙之。清臣以所藏余書,一一摹勒,具見結習苦心。此猶率意筆,遂為行世,予甚懼也。雖然,予學書三十年,不敢謂入古三昧。而書法至余,亦復一變。世有明眼人,必能知其解者。為書各種,以副清臣之請。……」。

未提供相片說明。

  ◇對照-李鴻章墨跡與董其昌《畫禪室隨筆》〈酣古齋帖跋〉二文,有數處略有不同: 例:夕已泐石/夕已勒石、所藏拙書/所藏余書、具見苦心/具見結習苦心、予滋懼焉/予甚懼也、予學書三年/予學書三十年、得古人三昧/入古三昧。◇備註:「泐」,雕刻、銘刻,如:「泐石」、「泐碑」。「勒石」,在石上刻字,宋.程頤〈明道先生墓表〉:「勒石墓傍,以詔後人。」。

  ◆【「余見懷素一帖」文,談「懷素」】

  ◇懷素(737年~799年),唐朝僧人,俗姓錢 ,字藏真,「懷素」是其僧名,長沙人(另一說永州零陵人/湖南零陵人)。自幼出家為僧,經禪之暇,鋭意草書,以善狂草出名,其筆法瘦勁有力,奔放流暢,和草聖「張旭」齊名,二者皆愛酒後寫作書法,後世有「張顛素狂」或「顛張醉素」之稱。懷素與李白、杜甫、蘇渙等詩人都有交往,每當飲酒興起,任意揮寫,言:「飲酒以養性,草書以暢志。」,時人謂之「醉僧」。傳世書法作品有《自敍帖》、《苦筍帖》、《聖母帖》、《論書帖》、《食魚帖》、《大草千文》、《小草千字文》紙本(被後世稱為「天下第一小草」)、《四十二章經》、《藏真帖》、《律公貼》、《七帖》、《北亭草筆》等諸帖。懷素《自敘帖》言:「懷素家長沙,幼而事佛,經禪之暇,頗好筆翰。然恨未能遠者钫見前人之奇跡,所見甚淺。遂擔笈杖錫,西遊上國,謁見當代名公,錯綜其事。遺編絕簡,往往遇之,豁然心胸,略無疑滯。………吳興錢起詩云:「遠鶴無前侶,孤雲寄太虛。狂來輕世界,醉裏得真如。」……」。(註:《自敍帖》,紙本,126行,共698字。帖中概括其一生之重要事蹟,對給予有所教益之重要人物皆留下篇幅。原跡典藏於臺灣故宮博物院。)。懷素晚年在四川成都「寶園寺」度過,唐貞元十五年(799年)圓寂。

  ◆唐.詩人李白愛其才,曾為懷素寫下著名的《草書歌行》。顏真卿也為懷素作《懷素上人草書歌序》(歌序首句贊曰:『開士懷素,僧中之英。』)。茶聖陸羽也作《僧懷素傳》(為書法史上研究懷素的第一手寶貴資料)。北宋大學士黃庭堅稱道:「懷素草書,暮年乃不減長史,蓋張妙於肥,藏真妙於瘦,此兩人者,一代草書之冠冕也。」(註:懷素,字「藏真」)。

可能是文字的圖像

  ◇唐.李白〈贈懷素草書歌〉:「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墨池飛出北溟魚,筆鋒殺盡中山兔。……」。

  ◇唐.韓偓〈題懷素草書屏風〉:「何處一屏風,分明懷素蹤。雖多塵色染,尤見墨痕濃。怪石奔秋澗,寒藤掛古松。若教臨水畔,字字恐成龍。」。

  ◇唐.錢起〈送外甥懷素上人歸鄉侍奉〉:「釋子吾家寶,神清慧有餘。能翻梵王字,妙盡伯英書。遠鶴無前侶,孤雲寄太虛。狂來輕世界,醉裏得真如。飛錫離鄉久,寧親喜臘初。故池殘雪滿,寒柳霽煙疏。壽酒還嘗藥,晨餐不薦魚。遙知禪誦外,健筆賦閒居。」。

可能是 8 個人和寺廟的圖像

  ◇圖檔:2024/2/29鄭清海主任及新竹師專虎嘯同學會霧峰「宮保第」巡禮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