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3日9時44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也是夏季最後一個節氣大暑正式開啟。
大暑,指天氣炎熱之極。 大暑相對剛過不久的小暑,更加炎熱,是一年中陽光最猛烈、最炎熱的節氣,常有高溫酷熱、雷暴、颱風頻繁。
自古以來,民間有大暑三伏天飲涼茶的習俗,也稱為飲伏茶。 伏茶顧名思義,是三伏天飲的茶,這種由中草藥煮成的茶水有清涼祛暑的作用。 此外,大陸其他地區還有燒伏香、曬伏姜、喝暑羊等習俗。
福建、廣東和台灣等地方有在大暑前後有吃仙草消暑解毒的習俗。 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葯食兩用植物資源。 由於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 莖葉曬乾後可以做成燒仙草,廣東一帶也叫涼粉,是一種消暑的甜品。
今年大暑這日為農曆六月初六,閩南人稱這天為“天贶節”,也稱“天門開”“六六福”。 閩台民眾相信這天是開天門的日子,是向神明祈求好運最靈驗的一天。 於是,人們會在這天「薦新谷與祖祢,獻荔及時果,或副以筵」,舉行祭祀,敬奉神明。 自認為運途不佳的人要在這天到寺廟去「補運」。
台灣民眾則會在六月六這天一早,全家趕往寺廟補運,供奉的供品必有米糕,上面還要放一枚帶殼的熟蛋,象徵家長,四周圍有龍眼乾,數目與眷屬數目相當,祭畢剝去蛋和桂圓的殼,家人各吃一個,寓意“褪殼”,除去晦氣,煥然一新。 然後將香爐內的香灰撒在米糕上,並插上點燃的香帶回家中。
大暑時節,氣候潮濕炎熱,飲食應以清淡為主,食物種類要多樣,茯苓、扁豆、薏米有一定的利濕作用。 夏季還可以多食營養豐富的果蔬和蛋白質,尤其是瓜類,如冬瓜、絲瓜、苦瓜、黃瓜、西瓜等。 並適當食用姜、蔥、蒜、醋,既殺菌防病,又健脾開胃。 綠豆、百合、豆芽、赤小豆、薏米等利濕解暑的食物也可多食。
大暑前後濕氣重,脾胃運化能力差,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 如果經常穿梭於空調與悶熱環境中,冷熱不調,如果大量喝冰鎮啤酒、吃冰激淩,更容易發生胃腸道疾病,沒有胃口吃飯等。 玉米屬於平補的食物,能調中健胃,無論是哪種體質的人,都可以適當吃一些。 脾胃虛弱的人還可用蓮子、荷葉、薏米、絲瓜、大棗、山楂、砂仁等具有健脾、醒脾、消食、利濕,自製涼茶或藥粥調養。
大暑時節,氣候炎熱,人們更容易“上火”,出現咽痛、煩躁、失眠等不適。 再加上人們汗出過多,使得體內的水分丟失增加,還會有口渴喜飲、唇乾舌燥、尿赤短少等表現。 苦瓜、苦菜、苦荞麥等苦味食物都屬於寒涼性質,具有清熱瀉火、燥濕健胃的功效,特別適合於在炎熱的夏季食用。
今年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里的 「中伏」前,氣溫越來越高 ,喜歡戶外運動的人要擇時運動,避開高熱時段,注意及時補充水分,但切勿一次大量飲水,要以量少、頻次多的方式,以免引起心腦血管和胃腸道不適。
* 穴位養生
1.內庭穴:緩解胃火牙痛
按摩方式:用拇指指尖掐按,力度以感到酸麻脹為宜,每日早晚各2-3次,每次2分鐘左右。
作用:緩解胃火熾盛,牙齦腫痛,大便幹結,口渴口臭等症。
2.少沖穴:燥熱心煩
按摩方式:大拇指用力按壓此穴,有酸脹感最佳,每次2此,每次持續1分鐘左右。
作用:緩解暑天心火過盛,夜寐不安,口舌生瘡,還有行氣活血,清熱醒神的效果。
3.風池穴:通竅活絡
按摩方式:拇指和食指同時按揉兩側風池穴,指力向內並且向上,按揉2分鐘左右,有熱脹感,舒適感為宜。
作用:祛風散寒,疏通經絡,緩解感冒后出現的鼻塞流涕,肩背酸痛等症。
俗話說:“暑天無病三分虛。 ”想要身體健康無憂,就要抓住大暑這個“冬病夏治”的節氣,增強體質,養護身心。願大家都能大暑安康,無病無痛,安然度夏。
大暑·諺語
大暑不暑,五穀不鼓。
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
大暑展秋風,秋後熱到狂。
大暑連天陰,遍地出黃金。
大暑·詩詞
消暑/【唐】白居易
何以銷煩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此時身自得,難更與人同。
消暑/【清】江堤
柳枝西出葉向東,此非畫柳實畫風。
風來無質堆紙上,巧借柳枝相形容。
水調歌頭·其五/【宋】劉辰翁
天地有中氣,第一是中元。 新秋七七,月出河漢鬥牛間。 正是使君初度,如見中州河嶽,綠鬢又朱顏。 莖露一杯酒,清徹瑞人寰。
大暑退,潢潦净,彩雲斑。 三壬三甲厚重,屹不動如山。 從此五風十雨,自可三年一日,香寢鎮獅蠻。 起舞願公壽,未可願公還。
滿江紅·其二/【元】劉將孫
南浦綠波,只斷送、行人行色。 雖只是、鵬抟九萬,天池春碧。 鸞侶鳳朋爭快睹,鷗盟鷺宿空曾識。 到玉堂、天上念西江,今非昔。
公去也,寧懷別。 人感舊,情空切。 但歲寒松柏,相期茂悅。 好在莫償塵土債,風流寧可金門客。 俯人間、大暑少清風,多炎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