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皖昔賢歙人張潮作《幽夢影》,語殊清雋,耐人玩味,為明清清言中精品,朱錫綬作《幽夢續影》,鄭逸梅模仿作《幽夢新影》,余愛誦,效颦為《新幽夢影》。
無花月美人,便覺活著無味。一杯冷飲下肚,便覺整個世界清涼。
讀遍天下奇書,遊遍天下名勝,賞遍天下名曲,觀遍天下名花,飲遍天下名酒,嘗遍天下美食,識遍天下名媛,交遍天下豪傑,此乃理想人生。
天當被,地當床,月當燈,余獨卧其間,偃仰其間,長嘯其間,狂歌其間,痛哭其間。
米芾論太湖石特點有四:瘦、皺、漏、透,余謂夏日女裝特點,亦瘦、皺、漏、透。
名利為餌料,可釣天下英才。
潘天壽曰:音樂為養耳,繪畫為養目,美味為養口。 余曰:養鼻又養目者,花也。
書中有味,書中有趣,書中有韻,書中有情,但需有識味、識趣、識韻、識情之人爾。
佳人如花易謝,才子似蝶易狂。
空山無人,水流花開,意境之至者也。
明窗淨幾,一炷爐香,靜居燕坐,萬慮消沉,庶幾乎太上真人。
閑處看雲,忙處看蜂; 靜處看山,動處看水。
余愛夜,愛月色朦朧,愛秋雨瀟瀟,愛流螢飛度,愛鳴蟲低喃,愛犬吠深巷,愛漁翁夜歸。
瀑聲、泉聲、松聲、竹聲、蟲聲、鳥聲,參錯並奏,曳杖靜聽,兩耳為之一飽。
看雲、看月、看露、看霜、看花、看雪、看煙、看霧、看霞、看虹,看日出日落、月缺月圓,看雲聚雲散、潮漲潮落,看花開花謝、燕去燕來,看車水馬龍、匆匆過客,看人情冷暖、世態炎涼。
朝霞滿天,黃昏落日,雲卷雲舒,煙霧迷離,月色朦朧,繁星點點,楊柳依依,桃花流水,雨打芭蕉,露滴殘荷,秋風落葉,斷橋雪霽,一彎新月,兩道清泉,流螢飛度,鳥鳴枝頭,雁落平沙,蝶戀花間,大自然是處可見畫圖。
漁舟唱晚,牧馬歸來,採菊東籬,踏雪尋梅,花間漫步,月下聽琴,槐蔭納涼,松下圍棋,溪邊垂釣,瓜棚清談,可稱詩意人生。
清風明月皆我友,殘山剩水都是詩。
清泉撩人午夢醒,紅袖添香夜讀書。
游佳山水,如面對美人,秀麗嫵媚,賞心悅目。
與二三子遊名山,或坐,或卧,或箕踞,或偃仰,或放筆硯,或瀹茗置飲,仙乎仙乎!
余遊蘇州、揚州歸,友人質餘蘇、揚觀感,余答曰:蘇州是「小橋流水人家」,但顯美人遲暮; 揚州是「庭院深深深幾許」,但顯老態龍鐘。
余游張家界歸,友質餘印象,餘應之以張家界之美有三:一曰奇,天然似人工,人工實天然,若夫妻岩、天書寶匣、金龜探海,惟妙惟肖,真天下之奇觀也; 二曰幽,曲徑通幽,溪水潺潺,鳥鳴啾啾,野芳自發,果熟自落,金鞭溪是也; 三曰野,若未雕琢之璞玉,似未嫁之村姑,林海深深,古藤攀援,花卉草木、鳥獸蟲魚多有未識者,自有一番野趣。
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 余曰:峨眉之秀,天平、靈岩差可比擬; 青城之幽,未若張家界金鞭溪之幽; 洞庭之水未若太湖之水,太湖之水又未若太平湖之水; 唯岳陽樓可獨當天下,雖黃鶴樓不及也。
杭州西湖美景,有言: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女。 或曰:晝西湖不如夜西湖,晴西湖不如雨西湖,雨西湖不如雪西湖。 余曰:西湖為樂中經典,百聽不厭; 畫中經典,百看不厭; 書中經典,百讀不厭。
杭州西湖、紹興鑒湖、蕭山湘湖並論,張岱弟毅孺比西湖為美人,湘湖為隱士,鑒湖為神仙。 張岱不謂然,以「湘湖為處子,視娗羞澀,猶及見其未嫁之時; 而鑒湖為名門閨淑,可欽而不可狎; 若西湖則為曲中名妓,聲色俱麗,然倚門獻笑,人人得而媟褻之矣。 人人得而媟褻,故人人得而豔羨; 人人得而豔羨,故人人得而輕慢“。 余曰:西湖,大家閨秀也; 鑒湖,小家碧玉也; 若湘湖,則未見世面之村姑,粗服亂頭是其本色也。
余喜吳夢窗“倩五湖倦客,獨釣醒醒”詞句,遂倩同門慈溪陳君雪軍為餘鐫“獨釣醒醒者”朱文印一方,以為自號也。
餘有一齋名 「止足齋」,意取《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以明余淡泊之志。
陸游深解酒中味,追求半醒半醉、似醒似醉境界,《對酒》詩雲:“個中妙趣誰堪語,最是初醺半醉時。 “《飲酒》詩雲:”超然醒醉間,非莊亦非狂。 “ 近人汪康年筆名醒醉生,余齋名”醒醉齋“,自號醒醉齋主人。
癡、貪二字,世人多譏之,余則曰:感情要癡,讀書要貪。
讀書第一要義為何? 余曰:無他,唯修身養性耳。
讀大學時,余曾以「日月明晝夜」徵對,至今未有能對者。
飽當思饑,暖當思寒,晴當思雨,甜當思苦,樂當思悲,有當思無。
閉目以養神,無欲以養性。
凡事,今日做不到,於他日求之; 白日做不到,於夢寐求之; 今生做不到,於來世求之。
余於四季最愛秋,於三光最愛月,於花木最愛蘭,於文學最愛詞,於戲曲最愛崑曲。
學友有自稱“無聊子”者,余則自謂“有情人”。
頭頂明月,身披清風,隻身無所有,獨當風月主人。
余素愛花復喜《花間》詞,自號「花間訪客」,大學室友殷君亞東贈余之言曰:「涉足花間,其香自溢。 樂彼所樂,其樂曷極! ”
空谷幽蘭,無人賞而自芳,餘每以此自憐自慰。
躲在深閨人未識,美在純情; 回眸一笑百媚生,美在豔麗; 半老徐娘尚多情,徒令人生厭耳。
食以愈饑,學以愈愚。
英雄最後總歸佛,人之歸佛返道,方可謂參透人生真諦。
樹上鳥語隨風去,隨意來尋都是詩。 世間萬物都是詩料,但恨世間少識詩料之人爾。
有謂李義山《無題》詩若可解若不可解,余謂此論正露禪機,其妙正在可解不可解之間。
畫家李苦禪名字帶禪味,但嫌露一禪字,未若王了一名字之妙。
一起爬山、戲水、採花、騎竹馬、捉迷藏,此可謂真少年生活; 共聽《梁祝》、讀《西廂》、把臂聯句、交頸論詩、林間漫步、月下聽琴,此可謂真情侶生活。
盆景為無字詩、有形畫、活的雕塑。
編者按/作者簡介:
歐明俊(1962—),男,安徽五河人。 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文學博士、博士生導師。 兼任中國歐陽修研究會會長、中國古代散文學會副會長、中國陸遊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詞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斯文》副主編等。 主要從事古代詩文及學術思想史研究。 著有《古代文體學思辨錄》《詞學思辨錄》《古代散文史論》《宋代文學四大家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