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繡傳人~姚慧芬的故事

  蘇州美女刺繡被誤以為水墨畫,一張比一張驚艷,網友直呼: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太美了!根本看不出來是刺繡,還以為是江南水墨畫!”這句話,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下面這幾張圖,氣質安靜恬淡,一如中國水墨畫的風格,但是如果我不說,你能看出來是刺繡嗎?這是小橋流水人家

圖像裡可能有樹、天空、植物、戶外和水

古道西風瘦馬

圖像裡可能有橋樑、戶外和水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圖像裡可能有戶外

水光瀲灩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未提供相片說明。

這是江南,也是蘇繡。

以上的幾幅刺繡,是蘇州刺繡世家姚惠芬的作品。很多人看到這幾幅畫的時候,都難以相信這是刺繡,而誤認為這是水墨畫。

圖像裡可能有大自然

  傳統的刺繡,審美風格偏向大紅大綠,不適合菸雨江南,所以姚慧芬創新了江南水墨繡法。“江南的煙雨朦朧,白牆黑瓦,不一定非要用墨來表達,用針也可以!”

圖像裡可能有花和大自然

  在她手裡,針線可做筆墨,織布可做宣紙,水墨畫也可以用針刺出來。看這揮毫潑墨的功底,誰能看出來是刺繡呢?

圖像裡可能有戶外、大自然和水

  針線,不僅可以繡水墨畫國畫對於姚慧芬來說,也是信手拈來的事情。

未提供相片說明。

未提供相片說明。

  這高超的刺繡作品,簡直可以以假亂真。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和文字

  讓人驚嘆,原來一針一線,竟可以達到這樣的巔峰!

 

  看水墨畫和國畫,完全看不出來刺繡痕跡,但是這幾張彩色刺繡,就可以看出來細緻緊密的針腳。這每一點的顏色變化,都是姚慧芬用不同色彩的針線,一點一滴刺出來的結果。

圖像裡可能有植物、花、大自然和戶外

△《潑彩荷花》

圖像裡可能有天空、雲、戶外、大自然和水△《寫意太湖》

未提供相片說明。《精衛填海》

  姚慧芬的刺繡技術高超,其實,這跟她的家庭脫不開關係。她出生於蘇州刺繡世家,自幼學習刺繡,是一代針神沈壽的第四代傳人。

圖像裡可能有1 人、坐下

  “我們是刺繡世家,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在從事刺繡行業。我從小就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長大,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

圖像裡可能有花、植物和大自然

  小的時候,我們的玩具是泥巴和洋娃娃,姚慧芬的玩具就是針線。姚慧芬,是伴著針線長大的人。但是真正讓姚慧芬喜歡上刺繡的,則是一副《蒙娜麗莎的微笑》的刺繡圖。“16歲的時候,跟父親去蘇州吳縣刺繡廠,看到一位師傅,正在繡達芬奇的名畫《蒙娜麗莎》。那一刻我就心動了,想著要是哪天,我也能繡出這樣的作品多好!”

圖像裡可能有1 人、坐下和戶外

  這時候的姚慧芬,便下決定要當一名繡娘。這一心動,成就了姚慧芬的刺繡之路。她不僅重新繡了蒙娜麗莎,還繡了張大千和貝多芬等人的肖像。

圖像裡可能有1 人姚惠芬蘇繡作品《張大千肖像》

  作品一出,驚艷了無數人,誰也沒想到,一針一線不僅僅是刺繡,是水墨,是國畫,還可以做出惟妙惟肖的油畫效果……真是顛覆認知!

圖像裡可能有1 人姚惠芬蘇繡作品《貝多芬像》

圖像裡可能有1 人、眼鏡

姚惠芬蘇繡作品《貝聿銘肖像》

圖像裡可能有1 人

  鉛筆簡筆劃,是姚慧芬的特色之一。

  武漢發生肺炎之後,姚慧芬立刻就繡了一組簡筆劃,聲援武漢!

未提供相片說明。  這不是姚慧芬第一次,用針線刺簡筆劃了,之前的幾張,曾引起無數人讚嘆。

  針線這種東西,總感覺很難描繪出自然的曲線,可是你看姚慧芬的針線圖,每一根發須,都彎曲地恰到好處。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

  我怕是用鉛筆劃,都畫不出這個效果。更別提針線了!

  這個繡法看似簡單,其實非常難,是姚慧芬獨創的“簡針繡”刺繡技藝,還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

圖像裡可能有1 人、畫畫

  不過,姚慧芬最出名的,還是中國古典工筆劃刺繡。中國工筆劃,講究“有巧密而精細者”,工筆劃刺繡,有過之而無不及。水墨、淺絳、青綠、金碧、界畫,等工筆劃常見的元素,在姚淑芬的刺繡中,全部都有。

圖像裡可能有畫畫

  中國工筆劃的魅力,在她的針下全部得到了最高程度的展示。

未提供相片說明。

  圖片的傳神程度,讓人根本意識不到這是刺繡作品。灰調的背景,有一種古畫的感覺,誰家裡掛上一幅,定能讓客人回味好幾天。

未提供相片說明。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

 在這裡,針線隱去了它的光澤感,反而有一種歷史的餘味。

圖像裡可能有鳥

  看這女子的神態,是不是令你想起了敦煌的飛天壁畫?

 

  這樣的刺繡技藝,可謂是巧奪天工,代表了中國刺繡的最高水平。2017年,憑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技術,接到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的邀請,帶著34 幅當代蘇繡作品,前往威尼斯,讓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國技藝之美。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

  其中的一幅《骷髏幻戲圖》,引起了很多國外友人的駐足。《骷髏幻戲圖》,其實是南宋畫家李嵩的一幅名作,姚淑芬不僅繡了出來,更是繡了多個版本。

  在威尼斯雙年展上,就展出了四種不同的針法,她這樣做的原因,是為了從中尋找更合適的針法,同時也是對傳統針法的一種創新和升級。

未提供相片說明。

  這一次的雙年展,是中國刺繡第一次參加的雙年展,因這個國際展覽,姚慧芬也奠定了自己刺繡領軍人的地位。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

  姚慧芬的作品,還被英國“大英博物館”、“倫敦大學美術館”、“蘇州博物館”等國內外多家博物館、藝術館,及美國總統小布什、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博科娃等名人收藏。

  只要是看過姚慧芬的刺繡作品的人,都讚不絕口。很多人都知道,刺繡,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因為刺繡的艱難,很多蘇州地區的老人,都不再傳承這門技術了。

未提供相片說明。

  我們現在所見的刺繡作品,大多是機器完成的。但是姚慧芬卻接過了這個重任,還把中國刺繡,送上了威尼斯雙年展。起來刺繡,姚慧芬的表情顯得很放鬆。“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快樂。”她坦言道。在學習刺繡的道路上,她並非因為是刺繡世家而少吃苦,相反,為了精進技藝,她曾經到處拜訪名師。

  在她十幾歲的時候,就在蘇州市區租房,白天在十來平米的房子裡刺繡,晚上把畫稿貼在床頭,一遍遍地回想白天的針法,思考針法該如何改進。“很難很難的時候眼淚也會掉下來,但這是我自己的選擇,我熱愛刺繡,它就是我的生活”“拿起針線,就有了讓一切靜下來的理由。

圖像裡可能有花

  ”最開始學習刺繡的時候,支撐著姚慧芬的,是熱愛。但後來發生的一件事,改變了她的想法。“在蘇州的一次展覽中,有一個六十多歲的繡娘,一直圍著我的兩幅作品看,看了半個多小時還不肯走。我問她是做什麼的,她說她也是做刺繡的,但是做了幾十年這些針法她都不會做。”彼時姚慧芬感受到,她對刺繡不止有熱愛,還有一種責任心。

圖像裡可能有貓

  姚惠芬將繡好的作品安裝上繃架很多上了年紀的老人會傳統技術,但是這個行業不僅需要人來傳承,也需要人來創新。“用新的針法,喚醒刺繡古老的生命,讓它們又再一次活過來,我感覺我要做的應該就是這件事。”

圖像裡可能有1 人、戶外

  “蘇繡,是一種心靈藝術。”生於江南的姚慧芬,傳承了中華文化中最古老的蘇繡技法,並且夢想用刺繡的方式,把江南的美麗帶給世界。“有巧密而精細者”盡精微而致廣大”這是蘇繡的要領,也是姚慧芬想帶給世界的一種精神價值。“發現美是一瞬間,製造美卻要很長時間”但姚慧芬的野心,就是要用針線製造,江南水墨畫一般恬淡的美麗。

圖像裡可能有鳥

  讓人們從一根銀針中,窺見一場江南夢。參考來源:cctv文化十分《姚惠芬:銀針繡出夢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