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載:“得十良馬,不若得一伯樂;得十良劍,不若得一歐冶;得地千里,不若得一聖人。”
《越絕卷第二》載“闔閭以鑄將劍,歐冶僮(男)女(眷)三百人。”《越絕卷第十一》載:“昔者,越王勾踐有寶劍五,聞於天下。......歐冶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為大刑三、小刑二(成語三長兩短):一曰湛盧、二曰純鈞、三曰勝邪、四曰魚腸、五曰巨闕。......群神不下,歐冶子即死(即,接近)(大難不死,才有後面楚昭王之聘)。......(楚昭王)乃令風鬍子之吳,見歐冶子、干將,使人作鐵劍。歐冶子、干將鑿茨山,洩其溪,取鐵英,作為鐵劍三枚:一曰龍淵、二曰泰阿、三曰工布。......當此之時,作鐵兵,威服三軍。”
本文作者簡介/歐潭生,男,福州人,196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專業,現任福建省文史館文史研究院副院長,曾任福建省曇石山博物館館長、閩江學院考古學教授、福建師大考古與博物館學研究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