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琵(Happy)赴日繁衍後代返臺定居

         【本報訊】臺北市立動物園於2010年,曾透過跨國保育合作,將參與林務局野生動物救傷收容計畫,救治後評估不適合野放的黑面琵鷺「Happy(公)」,送往日本東京「多摩動物公園(Tama Zoological Park)」,參與復育繁殖計畫。

       在該園保育人員的努力下,「Happy」不負眾望於2013年時成功繁衍下一代。為了讓黑面琵鷺能在亞洲建立其他的衛星族群,降低因環境變遷或疫病傳播所引發的風險,日方特別挑選了2公2母的圈養黑面琵鷺送到臺灣定居。

       這4隻個體已於8日晚間約7點左右抵達臺北市立動物園,其中一隻5歲的雄性個體(腳環為「黃赤」),就是「Happy」的後代,牠們將在檢疫期滿後,在生態鳥園與大家見面!

       2002年底在宜蘭的農田裡,賞鳥人士發現有一隻黑面琵鷺無法飛行,於是通報宜蘭縣政府動植物防疫所派員前往捕捉,後轉送到臺北市立動物園檢疫救傷中心治療。獸醫師診治後,發現該黑面琵鷺個體因左翅骨折處感染嚴重,雖經極力搶救挽回生命,但已無法飛行,判斷已不適合野放,於是在傷癒後將牠移往鳥園定居,保育員並為牠取名為「Happy(公)」。

       到了2009年6月,日本朝鮮大學鄭鐘烈教授因為到臺北市立動物園參訪,在聽聞了救傷黑面琵鷺的故事後,便積極地穿針引線,希望讓「Happy」能夠加入日本「多摩動物公園(Tama Zoological Park)」黑面琵鷺的復育計劃,為人工照養的族群注入新血源。

       經過為期六個月的籌備,2010年1月13日,「Happy」肩負著繁衍後代的重責大任,帶著臺灣民眾的期待與祝福,啟程前往日本展開新生活。

      「Happy」入住的「多摩動物公園」位於東京都內,面積達52公頃,是日本國內面積最大且具代表性的動物園之一,也是第一個照養黑面琵鷺的動物園。日本和韓國於1989年開始合作黑面琵鷺復育工作,1996年首次成功繁殖3隻個體,至1998年首次達成人工哺育工作,多年來累積了許多專業經驗與技術。「Happy」加入後,被多摩動物園保育員改名為「臺北」,也順利地在2013年配對繁殖成功。為了讓黑面琵鷺也能在亞洲其他地方建立圈養衛星族群,降低因為環境變遷或疫病傳播所引發的風險,「多摩動物公園」特別挑選了2公2母的圈養黑面琵鷺送到臺灣定居,但受到禽流感疫情影響,前二年始終未能順利成行。

      這次來臺的4隻黑面琵鷺(2公2母),其中編號「191」5歲的雄性個體(腳環為「黃赤」),就是「臺北」的後代。牠們在昨天下午搭乘中華航空公司編號CI221班機,於日本當地時間下午2點15分(日本時間比臺灣快1小時)由東京羽田機場出發,經歷約4個小時的飛行時間,於臺灣晚間5點15左右降落在臺北松山機場,緊接著由專人專車接送返回臺北市立動物園,預計檢疫期滿後,就能到生態鳥園和大家見面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