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市民研究員讓市民發現嘉義之美

  【本報訊】生長在嘉義市的人應該對這座城市更了解。由嘉義市文化局培訓「嘉義市立博物館市民研究員」已屆第三年,(27)日黃敏惠市長親自授證給37位市民研究員,成員當中年紀最輕是19歲的劉亭妤,最資深的則是77歲的江多里老師,同時於博物館一樓簡報室前廳舉辦成果發表,以市民的觀點自發性研究嘉義在地知識,研究主題涵蓋人文與自然,「讓市民們發現嘉義市之美」並且分享給大家。出席活動的來賓有非常關心在地文化發展的市議員李奕德、蔡文旭、傅大偉等。

 圖說:黃敏惠市長親自授證第三屆市民研究員,同步於博物館一樓簡報室前廳舉辦成果發表展~大合照

  「越了解、越探索,對於這片土地的愛就越深」黃敏惠市長相信,大家一定跟她有相同的感受。黃市長期許,了解越多、愛的越深,更要把這份愛傳出去;市民研究員探索的就是「嘉義人、嘉義事、嘉義精神」,這麼多在地的故事,值得被發現、宣揚與保存,因為有故事才有溫度,有溫度就有凝聚力,有凝聚力就是讓嘉義市更好的力量。

 圖說:就讀台北市立大學城市發展學系的劉亭妤(左)、資深市民研究員江多里(右)

  老、中、青三代齊發現嘉義人、事、精神;年紀最輕的劉亭妤目前就讀台北市立大學城市發展學系二年級的劉亭妤,首次參與嘉義市民研究員,因為與所學相關、又想要更了解自己的土地,因此跟組員一起投入了「以in89成仁街為出發點 嘉義市街區引動計畫」市民研究,劉亭妤還用所學繪製了美麗的地圖,將成仁街街區、噴水圓環之美都呈現。

  首次參訓市民研究員吳佳霖說,生長在嘉義市的我更應該對這座城市的了解,博物館乘載了許多訊息,無論是城市本身的文化歷史,或是曾經在這裡生活打拼人們的故事,甚至是滋養這個城市的產業經濟等,博物館就是一個「儲存傳達」的載體,透過展示與教育活動等等方式「說話」,將想要傳達的文化資產路徑訊息,說給觀眾們聽。因此他報名參與博物館市民研究員訓練,充實知能,累積經驗把城市的故事分享更多人知道。

 圖說:文化局長盧怡君(左起)、黃敏惠市長、市民研究員吳佳霖

  江多里老師則是此次最資深的市民研究員,江多里說她這一生只有一個工作,就是嘉義家職的老師,對於嘉義市的愛也是一生一世,所以選擇以「嘉義公園的前世今生」為研究主題,再一次深入探索自己從小生長的土地,紀錄嘉義公園的美麗與歷史。江多里從嘉義家職退休之後就在嘉義市博物館擔任志工已16年,今年是第二次參加市民研究員,是第二屆、第三屆的資深研究員。

  文化局長盧怡君表示,嘉義市市民研究員,是希望在透過具體培訓課程增加嘉義在地研究人才,讓更多在地居民投入嘉義地方學的研究,並且具備產出研究成果的能量。今年第三屆「嘉義市立博物館市民研究員」總共參訓38人,有37位取得授證資格;37位中有19位新生、18位則是第一第二屆的研究員再次參訓。

  期待,市民研究員可以扮演民間與博物館群的橋樑,帶領民眾認識並參與博物館,因此市民研究員必須建構足夠的知能並作為博物館的協作夥伴,成為博物館知識的散播種子。同時有別於去年,今年主題不限於嘉義市六間地方博物館所,而是讓市民研究員自行尋找在地研究主題,包括豐益印刷廠口述歷史訪談、嘉義公園、成仁街街區研究、蘭潭筍寮步道生態研究、愛木村周邊製材產業研究等。此次成果展更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傳達給觀眾,透過豐富有趣的展演方式與教育活動,分享自主研究嘉義在地文史之樂趣。